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随笔/感悟 |
我遭遇新浪网博客
在新浪网申请博客时,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最开始了解博客时,是受女儿启发。去年读高中的女儿,每个星期天在家呆的一天时间,安排一个小时上网,我看她在搜弧网申请了博客,并且也发了一些图片和文字。我看了有点“花里胡梢”的,很花很艳的。当初申请博客时,究竟在搜弧网申请,还是在新浪网申请,也是没拿定注意。女儿说,“你到新浪申请吧,搜弧网的博客都是草根人士,新浪网博客大都是成功人士”,女儿还说,是听同学们都是这么说的。听了女儿话,我就决定在新浪网申请博客,倒不是因为我是成功人士,而是想多与成功人士交流,多向成功人士学习,同在新浪网不是方便吗。就这样在新浪申请了自己的博客。
为了提高教师的文化品味,促进教师在自我实现的精神领域成长,我曾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讲大家要申请博客的事,当然也是建议他们在新浪网申请。为了给教师做个榜样,我开始在博客多发文章和图片(因为有不少教师业余时间可能要看的),特别是外出开会或是学习,那也更得把开会学习的大致情况发在博客上。还有教师在博客上把学校的情况用纸条发给我,我觉得新浪博客给我带来了不少方便。所以我更加喜爱新浪网的博客了。
今年国庆节前后,本着重在参与想法我参加“我记录”活动,没想到我在10月29~11月4日的“我的校园”专题中,能排名第一,注意只是排名第一,并没有得奖,我也没有想得奖,把奖金发给那些排在我后面的博友我没有半点意见,有的博友可能更需要这笔奖金。当然我知道这是博友对我的支持的结果,并不能说明我的博客及文章比别人好到那里去。相反,新浪网的博客藏龙卧虎,各路高手齐聚在这里,他们有的是专业写手,有的是业余高手,还有博客经营专家,我在他们的博客学到不少东西,同时通过参加活动,与高品味高素质的博友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沟通,这个我想比参加比赛本身更重要。
既然参赛了,那还想对比赛谈点建议。
首先,我觉得新浪网应该在公布获奖名单时一定要及时、认真、严谨,不可有半点纰漏。今天打开新浪首页新闻一页右侧的“2008活动大本营获奖名单”公布的名单上面标示的是“周冠军榜
10月15日~10月21日”,可是打开其他网页一看是“10月22日-28日分组周冠军名单”。经仔细比较还是首页链搞错了。做为新浪网不应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另外,《11月5日-18日,“我记录”活动推出分组主题》,这个通知是
2007-11-05
11:08:37
才挂在新浪网上的,要知道有不少热心博友在这之前已经发出了文章,甚至还有已获奖的网友在博文谈到,他之所以获奖是因为提前好多天就准备了。而新浪网在本周已经开赛11个多小时才公布新的《11月5日-18日,“我记录”活动推出分组主题》,着实不妥,是不严谨、不严肃的。因为所有的文体等各类比赛都是有规则的,像这种在比赛已经开始半天以后才公布新规则的是罕见的,无形中给了博友没有受到尊重的感觉。
其次,建议新浪网在策划这项活动时,要本着“先数量,后质量”的原则,来扩大新浪网的影响。“先数量”就是鼓励尽量多的网友在新浪网开通博客(注意:不是鼓励一个人在新浪多开博客)。而且是多争取新的开博客网友,不是把在别的网站上已开通博客的网友来实行“博客搬家”,当然个人根据需要在几个网站同时开博那是另当别论。“先数量”还有尽量鼓励博友在博客多发文章、多发评论、多点击、多阅读,因为只有在有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才更好地提高质量。“后质量”就是指要鼓励博友提高参赛博文质量、评论质量,在评比时,要更多地考量质量。本着这个原则,新浪网就要要奖项设置上推陈出新,在评比规则上进行调整。
最后,建议评委在评出各周各专题冠军、月度总冠军时,给获奖博客发表获奖评语,并在网络上发布。一是增加透明度,让广大博友知道他为什么获奖?好在哪里?二是为引导参赛网友办好博客、提高博客质量。因为我相信新浪网在最后评选冠军时,一定是非常认真严肃的,经过评委讨论,最后产生获奖名单。但是这个过程,很难向博友公示,那么为了显示公正公平的原则最好是发表一个获奖评语,也不失一个好的办法。
以上只为一个热心网友的个人观点,如有昌犯还请新浪网和编辑们多多包涵。
后一篇:【我的十年】你改变了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