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射性专题之伽马测井(一)

(2006-04-25 21:46:51)

一、自然伽马测井

 

    把仪器放到井下,测量地层放射性强度的方法叫自然伽马测井(GR)。这种方法已有很长的历史,GRSP相配合能很好地划分岩性和确定渗透性地层,GR的另一优点是可在套管井中测量。

 

1、岩石的放射性

    岩石的放射性,主要是由于含有铀(U)、钍(Th)、钾(K)等放射性元素,所以岩石的放射性强度决定放射性元素的含量。

    一般条件下,岩石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很少,按放射性的强弱沉积岩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自然伽马放射性高:放射性软泥、红色粘土、海绿石砂岩、独居石等岩石。

(2)  自然伽马放射性中:浅海相和陆上沉积的泥质岩石,如泥质砂岩,泥质石灰岩,泥灰岩等。

(3)  自然伽马放射性低:砂岩、石灰岩、石膏、岩盐、煤和沥青等

 

2、自然伽马测井测量原理

       测量原理是,测量装置由井下仪器和地面仪器组成。下井仪器有探测器(闪烁计数管)、放大器和高压电源等几部分。自然伽马射线由岩层穿过泥浆、仪器外壳进入探测器,探测器将r射线转化为电脉冲信号,经放大器把电脉冲放大后由电缆送到地面仪器。

       早期的自然伽马曲线采用计数率(脉冲/分钟)单位,曲线用J表示,现今的自然伽马测井都采用标准刻度单位API,曲线用GR表示。定义高放射性地层与低放射性地层读数之差为200API单位,作为标准刻度单位。

 

3、自然伽马测井曲线

       把自然伽马测井仪下到井中,测量地层放射性强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称为自然伽马曲线(GR)

(1)     曲线特点。根据理论计算自然伽马测井理论曲线如图。其特点为:

a、曲线对称于地层中点,在地层中点处有极大值或极小值,反映该层放射性大小。

b、当地层厚度h小于三倍的钻头直径d0 (h< 3d0)时,极大值随h↗而↗(极小值随h↗而↘)。当h3d0时,极大值(或极小值)为一常数,与地层厚度无关,与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强度成正比。

ch3d0时,由曲线的半幅点确定的底厚度等于地层的真实厚度,当h< 3d0时,由半幅点确定的地层厚度大于地层的真实厚度,而且越薄,大得越多。

理论曲线是在测速为零、点状计数管的条件下计算得到的,但实际测井中,计数管不是点状的,测速也不为零,所以实测曲线和理论曲线是有些差异的,但基本形状仍然相似。

(2)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

       a、层厚的影响。地层变薄会使泥岩层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值下降,砂岩层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值上升,并且地层越薄,这种下降和上升就越多。因此对h< 3d0的地层,应用曲线时,应考虑层厚的影响。

       b、井参数的影响。井径的扩大意味着下套管井水泥环增厚和裸眼井泥浆层增厚。若水泥环和泥浆不含放射性元素,则水泥环和泥浆层增厚会使GR值降低,但由于泥浆有一些放射性,所以泥浆的影响很小。套管的钢铁对r射线的吸收能力很强,所以下了套管的井,GR值会有所下降。

       c、放射性涨落的影响。

       在放射性源强度和测量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对放射性的强度进行重复多次测量,每次记录的数值是不相同的,而总是在某一数值附近上下变化,这种现象叫放射性涨落。它和测量条件无关,是微观世界的一种客观现象,且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现象是由于放射性元素的各个原子核的衰变彼此是独立的,衰变的次序是偶然的等原因造成的。

       由于放射性涨落的存在,使得GR曲线不像电测井光滑。放射性测井曲线上读数的变化,一是由地层性质变化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放射性涨落引起的,要对放射性测井曲线进行正确地质解释,必须正确区分这两种原因造成的曲线变化。

       d、测速的影响。测井时的仪器上提速度是对GR曲线产生影响。测速越大,GR关于地层越不对称。(一般是V*t的影响,t为积分电路时间常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