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墙盘》临习要点

分类: 古文字 |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31/f98189a0d0884f358845328a8ba0a3fe.jpeg
史墙盘为西周中期青铜器,为微氏家族中名墙者为纪念其先祖而作的铜盘。《史墙盘》年代久远,其中许多文字已无法辨认,留待研究金文学者探考。
史墙盘铭文拓片极其稀少珍贵。出土初期,器藏当地文物所、博物馆。除锈后所拓少量拓片清晰而精美,曾为当地官员公关之上品。后被国家文物局发现,严令禁止,并被封存。据传,原器物已调西安法门寺地宫秘藏。拓片少量流入坊间,得者宝之,价格昂贵。今藏这件史墙盘铭文拓片,拓工一流,与大家共赏。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31/e7c3387f30034b6a97782382a780a4bb.jpeg
《墙盘》铭文字体特点:
铭文字体为当时标准字体,文字排列整齐划一,均匀疏朗,纵成行,横成列。
点画圆匀、粗细相近,横竖转折自如,笔势流畅。肥笔重团消失,装饰意味明显弱化,体现出明显的书写化倾向;
笔画无论长短纵横,都有向背的弧势,宛转圆融,有着浓郁的书写意味。有后世小篆笔意。
结字方整、端庄工稳,意态典雅,体态遒美清丽;作者又注意笔画间的穿插呼应,呈现一副精巧秀雅的姿态。
章法纵横成象、行列疏朗分明,加之安息数较多且字口清晰,故历来被视为学习篆书的优秀范本。
根据笔者的实践体会,笔者认为临习《墙盘》应把握以下几点:
1.笔法。
该铭线条粗细大致相近,首尾统一,笔势完全呈现“写”的态势,没有丝毫做作之笔。其线质含蓄、凝练、厚重而富有韵致。因此,用笔妈要有力度,又要注意畅达,“涩味”不可过重。
具体讲,起笔应锋尖反向轻轻落纸,然后顺势转朝行笔方向,使笔毫呈中锋状态,再力贯锋尖,提笔运行。
行笔不宜过快,提按起伏晚不能过胸有成竹。这种笔法有点近似于甲骨文的“尖锋圆颖”,只不过头部更加厚实、线条更含蓄罢了。
收笔应逐渐收锋上提,不宜过猛,力驻锋尖后,再继续下一个落点。
需要注意的是,临习此铭应当笔沉墨实,笔笔走“到”,千万不要写得轻飘、滑浮,但也不要它当作“玉箸篆”对待而使线条程式化。事实上作为“写”,即便是秦小篆,也不可能每一个点画的头部全都一个样,线条的粗细也不可能完全等匀,而是有其自然的细微的变化。
2.结字。
初看此碑,似乎过于平正工稳,然细细揣摩便会发现该铭大有机巧,变化多端。
一是字形变化。该铭字形并非齐整划一、等量齐观,而是各具其貌,生动多姿。
二是结构变化。铭文中不乏采用移位、挪让、变形、合字、夸张等手法使字势异常生动、妙趣横生。
三是疏密变化。对于合体字,该铭善于因字造型,大则任其大,小则任其小,使字内空间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另外,从行气上看,它的每一行的每个字并非正襟危坐、字字端严,而是让有的字作倾斜状,因而使整个篇章在静的状态下又产生一种动的美感,这都是我们在临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值得借鉴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31/9510cbb8e0b74a9d950787461e289afa.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31/b6c2d887bf3a4ed0919686a99bcd522a.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31/ca9bc21c24b24a009ebcc53a1b1ea4ee.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31/830774fed75c4c3da2ad957e3c88e171.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31/8ba406a5a45c45bea1b370a246ad570a.jpeg
【注】图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作学习用。若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