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漂妈妈的选择与思念

标签:
全职家庭孩子陪伴分享育儿 |
分类: 家有小宝 |
但是带孩子却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女人在孩子和事业面前做起了选择题:是辞掉工作,全职照顾孩子,当全职妈妈,陪伴孩子整个成长过程;还是继续工作,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做一个周末妈妈,甚至是假期妈妈,更甚至是电话妈妈,只能给孩子打打电话,一年半载都见不到孩子一面。
面临这个选择的时候,我就好羡慕那些在老家工作的高中同学,他们就在家附近工作,父母能帮忙照顾孩子,自己的工作也不耽误,也不会和孩子分开。而我们这些在外面工作的人,只能是希望父母能来帮着带带孩子,可是父母在老家也是有家的,她们牵挂家里的人,想着地里没收的庄稼,习惯了家里的生活状态。
我很钦佩那些为了孩子而全职的妈妈们,她们放弃工作,陪伴着孩子,享受着和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亲眼见证着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进步。看着这个小生命从出生,到呀呀说语,到蹒跚学步,到进步幼儿园,到背起小书包。每一步成长,每一次进步,都在妈妈的亲眼见证中发生。
有人说:我们真正拥有孩子的时间其实很少,进入幼儿园,孩子的大部分时间要在幼儿园里度过,进入学校大部分的时候要在学校里度过,再长大点,他们有了自己的朋友,他们参加各种活动,朋友聚会,他们走出校园去接触社会。慢慢的孩子和我们只能偶尔见面,经常电话沟通了。我们真正能陪着孩子的时光就是出生到入园之前短短的两三年时间。
我倒是很想做个全职妈妈,专心带孩子。可是条件不允许,每个月需要偿还的房货,需要照顾的家人,靠孩子爸一个人工作会非常辛苦。虽然我也曾一个人带和和直接到他九个月,那九个月虽然很累,但却很快乐。和和九个月时婆婆从老家过来帮我带孩子,我便重新找了工作,开始了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每天下了班车,第一个往家里冲,因为家里有个可人的小宝贝在等着我,虽然累了一天了,但一看到他就马上精力充沛,逗他玩,哄他说话。
老家每年都有一优农忙的时候,收麦,收秋,播种。到了收麦的时候,从隔壁的阿姨回了老家开始,婆婆就一直着急,一直惦记着家里收麦子的情况,再后来加上北京的天气也确实太热,婆婆一直想带和和回老家。我坚持到和和过完周岁生日,婆婆就带着和和回了老家。老家的天气比北京凉快很多,7月中的老家早晨还需要穿长袖衣服,我不用再担心和和的痱子,和和也不会再因为晚上太热,睡觉的时候在床上翻来翻去了。老家的空气很好,没有那么多的汽车尾气,出了房门就是院子,宽敞;出了院门就是一望无际的麦田,视野宽阔。
我同意了婆婆在麦收季节带和和回老家的要求,即能在老家过一个舒适的夏天,婆婆也能收了地里的庄稼,种上来年的希望。
当了妈妈的人都能理解这种思念孩子的痛苦,一个月成了一个坎,过了一个月,感觉自己到了极限,每次提及孩子都会忍不住哭。婆婆说收完黄豆就带和和回来,看来我又可以守着希望过每一天了。期待豆儿快快成熟吧,而且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