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南巡与朱琳渼
(2017-11-24 18:40:02)
红楼梦有一条著名的脂评“借省亲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话中的“南巡”当指隆武帝在福州称帝这件事。出巡指皇帝离京,南明三帝,当得上“南巡”两字,也只有隆武一人而已。弘光帝在南京称帝,只在南京沦陷前逃命离开过,而且也是往西到芜湖,算不上南巡。永历帝自从在广东肇庆监国后,就开始飘零无踪的帝王生涯,哪儿才是他的都城都说不准,除了在昆明三年,他能在一个固定地方稳定住上一段日子仅两次,都是被军阀所持制,这样跑来跑去的,东西南北,很难跟“南巡”对上号。
而隆武帝虽然在福州做上皇帝,可他将福州当作“行在”,也就是皇帝出巡的行宫,而他只认定北京和南京为都城,所以他从登位后一直都在南巡状态。
因此,基本上可以确定,元春省亲,写的就是隆武帝开基福州这段历史,具体就指曾皇后入闽一事。隆武七月称帝,七月十三封元妃曾氏为后,第二天命妇入宫称贺。那时曾氏还在外地,直到十月才入闽。史称隆武节俭,但为着曾后入闽也兴建宫室,正如元春省亲而兴建大观园一样。且所兴建的宫室也是在原先建筑物上增补而已,跟大观园建设一样。
从另外一些脂评可知,评者当时在场,亲目所睹,作者很可能也在场。而出现在这个场面中的贾宝玉,到底指哪一个王子呢?这是一个无才补天的人,其他人都称帝去补天,可他虽然有天命,却没有机会称帝补天,也就是个能继承皇位而没有继承的人。明郑时期的朱弘桓和朱怡镐当然是一个对象,这两人是明郑时期当然的皇位继承者,两人名中构成“怡红”两字,既宝玉的怡红公子来历,且胎中带来的玉有“莫失莫忘”说得更清楚了。莫失还不能说明多少,“莫忘”就说到点子上,整个历史上也很难找到这样的巧合,更何况明清几十年之际?可是,朱弘桓出生于1663年初,这是可以确定的,朱怡镐的年龄不可考,可从他过继给朱术桂这个事实来看,年纪也不会大到哪儿(术桂出生于1620年,1646年才26岁),所以朱怡镐当时可不可能在场?也是一个谜。
因此又一个人颇值得注意,那就是隆武帝的侄儿朱琳渼。他是隆武最小弟弟陈王的儿子,隆武封他为陈世子。据隆武说,他被囚禁高墙时(1636年因为擅自发兵勤王被崇祯囚禁)时,朱琳渼才六岁,应当出生在1630年前后。1646年8月福州沦陷,朱琳渼才十六七岁,从此不知所终。
如果作者是这琳渼,那么跟书中透露出的作者信息是高度符合的。他从小在王府中长大,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十六七岁经受变乱,开始大半生潦倒,因而以朱弘桓和朱怡镐在台湾的遭遇,参照自己小时候的真实情况构写这部旷世奇作。因此,大观园另一个原型在南阳唐王府也就可以确定下来。
但他不是唯一,因为隆武还有另一个弟弟邓王,在福州沦陷后逃到广东,与王兴一起抗清,直到1659年才败没。而他的子孙随曾后改姓曾,隐居到湖南。作者也可能是邓王的后代。况且,书中元春与宝玉为兄弟,邓王后人改姓曾,不也跟曾氏一族为兄弟行了?
历史与小说的这些巧合,谁能轻易忽视?
前一篇:鹦鹉的担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