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元当年的故事(八)

(2009-11-11 14:03:13)

元元当年的故事                       

(选自《元元说话》一书 1999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目录

说实话,做好人                      

不见不散                             


                          说实话,做好人

 

当初创办《元元说话》的时候,没想到会是这样。现在人们称我为“百姓的贴心人”,锦旗也挂了一屋子,其中有一面居然写着:“社会需要您,观众热爱您,腐败都怕您”。我自视天性淳朴,可越是淳朴的人越听不得恭维,真怕自己不知东西南北,撒起癔症来。我时常告诫自己:不是自己有多伟大,而是观众太可爱了。你只不过是说了几句实话,而他们就会给你由衷的信赖。

有一次我在街头采访,马路中央驶过一辆公共汽车,车上有位老阿姨惊喜地发现了我,她竟从车窗探出了半个身子,冲我大声喊:“元元,谢谢你!多替我们老百姓说话!”周围的人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我,我脸红了,心如鹿撞,剧烈难为情。我一时间感到,这种真诚真让我无以报答。还有一位老阿姨给我写过一封信,信中说:“你有孩子吗?要是工作太忙,我来帮你看孩子吧!”我回信说:“我还没结婚呢,生孩子看来还是比较远的事,但我在这里给您鞠躬了——阿姨,您真好!”诸如此类的小事实在是太多了,我要是连续两天没在屏幕上露面,马上会有电话打过来,关切地问:“元元病啦?”有人把一个洋娃娃放在台里的收发室,说,这是送给元元的礼物,知道她忙,不打扰她了。

我每天都是被这样的深情厚意包围着,鼓舞着,身体里总有激情在涌动,我像是被一团明亮而炽热的东西包裹着,它放射出万丈光芒,就像无数的刀。在《元元说话》的节目里,我像一只雄纠纠气昂昂的小公鸡,每天早晨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发出五音不全的声音。我渴望崇高,常想像着雄鸡一唱天下白的大场景,一时间成了毁誉参半的英雄。

我妈说:“人快让你得罪光了。”其实远远没有得罪光,得罪的只是一小部分。这部分人当中有打官司的,有告状的,有挥舞着菜刀大闹电视台的,有在办公室里一坐就不走的,有写信打电话骂大街的。还有的不言不语不闹腾,恨就蓄着。后来连台里的保卫处都草木皆兵了,一有个风吹草动就给我们打电话:“门口有人闹事,又是找你们的吧?”我相信这些人中没谁非要跟我过不去,只是被曝光后恼羞成怒,出口恶气罢了,所以也从没拿他们当回事。但有一阵子忽然有人声称要“干掉”我这个“事儿妈",我就信以为真地警惕起来。

有一天半夜回家,电梯已经没有了。我看见一个可疑的男人先我一步进了黑洞洞的楼道,鬼鬼祟祟的。我立即联想到了一些惊险的场面,脚步便也迟疑了。那天晚上我攥着门钥匙在街上足足站了十分钟,一筹莫展。最后一边竖着头发在楼梯里攀登,一边用手机给一个朋友打电话,我大声说:“喂?要是听到我一声尖叫你就来救我啊!

第二天一觉醒来,昨夜的恐怖故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在节目里该说什么还说什么,就在那天我接到了一位73岁的老人写给我的信,信中最后一句话是:祝永远理直气壮。——我喜欢这句话。

这么一惊一乍了些时候,声称要杀我的人最终没了下文。此人说完这话大概就忙别的去了,根本忘了这回事,我们是虚惊一场,一场虚惊。但我最大的愿望,还是想和这些人聊聊。一晃到了19993月,《元元说话》开播一周年了,有人问我:“这生日打算怎么过呀?”我说:“我想把那些被我们批评过的人都请来。”听到此话的人无不讪笑:人家来吗?

接下来,艰难的邀请就开始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队长他妈”,这是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是我们一期节目的主人公。老太太家住六里桥,凡是寄到村里的信她全收着,谁来拿信交五毛钱。记者在暗访的时候曾经问她:“这是谁定的规矩呀?”老太太双手一叉腰:“我定的!”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原来她是队长他妈。我在这期节目里说:如果老太太不是队长他妈,准是一个特慈祥的老奶奶,能教隔壁的小媳妇做针钱,能给邻里的孩子们讲故事,如今做了队长他妈,就有些盛气凌人了。之 后老太太的儿子队长不依不饶,说“我妈怎么不慈祥了?”有关这一内容的报道一共做了四次,持续三个月,直到队长受到上级批评,老太太把信交了队部,并准备把收的钱退还居民为止。那阵子,队长和他的母亲知名度颇高,队长家人提起我们的节目气就不打一处来。就是这位队长,他能来做客吗?

一个下午,我和几位同事来到六里桥,我说:我来请队长。在队部的一间小屋里,我第一次见到了队长。队长和节目里一样,留着两撤小胡子,他打量了我一阵,犀利的目光像把梳子,把我从头梳到脚,又从脚梳到头,第一句话是:“我可算见着你啦!”接下来队长骂了我们四个小时,他不停地吸烟,小屋里边烟雾弥漫,四个小时也没给我们一口水喝。队长最想不通的是:收信这类的事多了,为什么单和我妈过不去?况且又不是我让她这么干的,为什么要把我扯进去?在队长有点说累了的时候,我对他说:如果一个普通的老太太这么做,别人可能不会说什么;但如果队长的母亲这么做,别人会认为是我们的干部做得不好,这就是干部和群众的区别,您说是不是队长?队长继续抽烟.没有说话。

接下来,我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是用来寻找这些被批评过的人物。这里边有乱罚款的检疫执法人员张玉宝,有酒后驾车的司机张师傅……他们确实都在生我的气,但令人高兴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话想对我说,而没有一个人避而不见或闭口不谈。也正是在这种接触中我发现,这些被我们批评过的人其实也都是些好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司机张师傅朋友多,热心肠,西单的那辆无偿献血车他光顾好几回了;而检疫人员张玉宝有一种憨直和淳朴,他因为被曝光而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他说:“我觉得有点冤,想想也不冤,怪谁呢?还不是怪自己吗?

在《元元说话》开播一周年的时候,我们决定录制一期特别节目,就是让他们与观众说说这些心里话。虽然和他们都有过一些接触,有的,比如说队长,甚至见了三次、四次、五次,可他们到底能不能来,我依然没有把握。录制的当天,演播室的灯亮起来,观众在陆续进场,我已经站在了主持台前,但我还在担心:他们能来吗?批评过他们的节目将在现场再一次重放,他们能面对吗?观众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能面对吗?然而,当我宣布嘉宾入场的时候,我看见我的那些冤家们排着队进来了!

那天他们确实说了很多心里话,一位观众对队长说:回家开导开导老母亲,事过去就过去吧,别因为想不开再搞坏了身体,回去给他老人家带好儿。我第一次看见队长笑了。那天,张玉宝也见到了被他多罚了款的李桂琴,冤家已经不再是冤家,当两个人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我忽然感刭:当人与人坦诚相对,是多么容易相互理解和沟通。那天唯一的遗憾,是曾经酒后驾车被曝光的司机张师傅没有来。我在节目中说:“您看见嘉宾席上那把空着的椅子了吗?那是给张师傅留的。今天留着,以后永远留着,什么时侯他愿意,欢迎他再来作客。”

《元元说话》的节目里顺耳的话少,逆耳的话多。可我没想到,最让我感动的,也是最让我受教育的,正是那些被我们批评过的普通人。这让我明白:世上好人多,可好人也免不了犯点错。对此,你的话顺耳也罢,逆耳也罢,只要说得真诚,说得在理儿,只要是出自善意,人们总会接受,而且有你想象不到的坦荡与大度。我曾私下问过队长,为什么会来参加这次活动,队长说:“就冲这节目说实话。”

说实话,做好人,是我作人的最大财富。这财富是观众给的。他们回报给我的坦诚,让我面对邪恶的时候能腰不弯嘴不软,也让我除了丑陋能发现更多的真、善、美,再把这些美的东西传达给更多的人。这才是说话的意义:当真理与某些私利相冲突的时候,实话会让人性显现,正义的一面才会像熟透的苹果滚进我们的篮子——这便是我的工作。所以我爱这份工作,所以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我依然能心情愉快地上班下班,所以在深夜回家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我会一边开着车一边大声唱歌。

说实话,永远理直气壮;

做好人,一路天晴日朗。


 

不见不散

 

199939,将近一百名热心观众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他们带来了锦旗、条幅、镜框等礼物,来庆祝《元元说话》的一周岁生日,同时参与录制特别节目《真诚对话》。

对话进行得确实很真诚,节目也录制得很成功。不是朋友的成了朋友,是朋友的就成了更好的朋友,气氛轻松而热烈。“真诚对话”一共持续了五个小时,从上午9点到下午2点。观众席是没有靠背的阶梯凳,老老小小一个挨着一个地坐上去,特别是那些老人,就这么挺着腰一坐五个小时,散场的时候已经起不来了。在很多时候,观众就是这么好。为了准备这次拍摄,我前一天晚上只睡了三个小时,虽然很累,但我认为那是我今生最幸福的一天,那天我穿了一件红衣服,至今回想起来仍像梦境一样美丽。

那天的结束语我是这样说的:“从明天起,一周岁的《元元说话》将继续努力成长。一周岁的孩子正是蹒跚学步跌跌撞撞的时候,希望您能像从前一样,时不常地扶我们一下,拉我们一把。”人们从我的话里不难看出,我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但仅仅时隔6天,世界似乎就全变了。

315,星期一,例会中传达了市里的一个规定,不允许以个人名字命名栏目或节目,认为这样有失严肃性和权威性。根据此规定,要求《元元说话》立即更名、改版。

得知这个消息是在会上,接下来的会议内容我已经完全听不见了。我盯着眼前的桌面,两束目光像两把锥子,直溜溜地钻木。一年了,一年有365天,就有365期节目,哪一期节目也不是轻轻松松制作出来的。组里的弟兄们吃了各种各样的苦,以此换来了一个过硬的品牌,这是一笔无形资产,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就这么说换就换?说扔就扔了?他们知道老百姓是多么喜欢这个节目吗?在电视的频道大战中,观众快把遥控板按扁了,也按不出几个喜欢的节目,在这种时候放弃一个品牌,是我的损失,更足我所在的部门及台里的损失。

我还是相当平静地向组里的弟兄们通报了这个消息,并部署了更名改版的具体工作。大家都很伤心,因为他们都把这个节目当成了自己的孩于,但大家都没能看着这个孩子健康地长大。同事们对我的平静表示奇怪,他们以为我会发疯,我也不是不想发疯,只是没有机会。    接下来北京下了一场春雨,我在雨中开车回家,雨刮器刮着玻璃上的水珠,路上堵车,走走停停。这时候收音机里传来一首歌,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不见不散》,歌中唱道:“不必烦恼,是你的想逃也逃不掉;不必徒劳,不是你的想得也得不到。这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既便有前生的约定,你还要用心去寻找……不见不散,不见不散……”我没看过这部电影,但知道是出喜剧。然而从这首歌里,我为什么听出了一种浓重的悲凉?开着开着车,居然就泪眼朦胧了。“不见不散……不见不散……”所有的感伤一瞬间被全部唤醒,拥拥挤挤一齐堵在嗓子眼儿。我索性把车停在路边,好好地哭了一场。

与此同时,39日录制的《元元说话》一周年特别节目《真诚对话》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编辑,播出时间定在324日晚十点。走进机房编辑这期节目的时候,大家的心情与画面上的红火热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已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在该片的结尾处,我引用了《不见不散》这首歌。最后一组画面是这样的:一百多名观众、嘉宾以及所有的记者在镜头前面合影留念,一个男声就在低低地唱:“……是你的逃不掉……不是你的得不到……”画面上的我扭过身去对大家说:“大家看镜头,笑一笑,高兴一点儿!”此话话音一落,歌声骤然提高:“不见不散……不见不敢……不见不散……”制作到这里的时候正是深夜,北京电视台的走廊里黑幽幽静悄悄的,只有这间孤零零的小机房里歌声乍响,“不见不散!不见不散!”高亢的男声余音绕梁,久久不散。我和几位同事无不心头一阵颤栗,他们理解我的心倩,他们都不敢看我的眼睛。

歌声中,画面上的全家福定格,向上卷起,被一条红丝带系住。“系住”意为“记住”,不知观众看懂了没有。

19994月,《元元说话》告别了观众。报纸上马上出现了大幅标题:“元元你去哪儿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像雨后的蜻蜒,成群结队,漫天飞舞。有人说:“元元得罪了太多的人,节目做不下去了。”也有人说:“元元遇到了危险,台里把她保护起来了。”还有人说:“是元元自己知难而退,见好就收了。”还有无数的观众来电,他们说:“真想你啊!”一句话又让我“泪飞顿作倾盆雨”。

五六月份,忽然间传来一系列好消息:

《元元说话》被评为北京广播电视系统优秀栏目,其中《小贵族》节目被评为北京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入围评选中国电视新闻奖。

《元元说话》被评为北京市新闻名栏目第一名,入围评选中国新闻名栏目。

《元元说话》作为一个值得借鉴的好栏目被收入《1999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我知道,收获的季节到了。如果这个节目还在,那么我和我的弟兄们,我和我的观众们,该是多么高兴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