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给姐打电话了。晚上给爸妈打电话没人接,心里有点犯嘀咕。于是拨通了姐的电话,打听今天与爸妈联系没。姐的声音略显疲惫。细一了解,姐的儿子生病了,比较严重,好几天了也未见明显好转。
姐要孩子比较晚,能顺利产下孩子,家人们都松了一口气。她的大胖儿子憨憨的,特有人缘,几乎人见人爱。不喜欢孩子的姐姐有了孩子之后态度来了180度大转弯。除了血缘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本身的憨厚相征服了她。而且,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姐的脾气越来越好,耐心和责任感明显增强了。
姐拉扯孩子十分不易。姐夫在60公里之外的城市工作,每周只能在家呆一两天,忙时十多天回不来。管孩子的任务自然落在姐的身上。姐的工作对时间要求严格,并且经常下乡,非常不方便照顾孩子。母亲心疼女儿,利用农闲季节帮助姐姐带孩子。
由于母亲年数大了,上下楼打怵,基本上在家里看孩子。孩子与外人接触特别少,胆子非常小,见到生人直躲,有时还吓得大哭。我偶尔去一次,想抱一抱、亲一亲,看到孩子恐惧的样子,只好作罢。
五一之后,姐姐咬咬牙将20个月的儿子送到了托儿所。这是必然也是理想的选择。但孩子无法接受和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自打入托起,就着急上火迅速得病。由于年龄小,还未学会自己吃饭、上厕所。每天下午姐去接孩子时,都发现孩子裤兜子被屎尿浸透了,孩子哭成泪人似的,那种恐惧和委屈完全写在了可怜的表情里。回家后,孩子仍不断地哭,哭得姐姐心疼、心焦、心乱,有时长时间控制不住局面时,忍不住违心地打孩子几下,为此还摔碎了一只碗,要不然自己可能被急疯的。
我给姐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建议,即给幼儿园老师送点东西,请老师多费点心,多哄哄孩子,好好照顾照顾。姐采纳了建议,但经验不足,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姐的孩子还在病中,但不得不接着送托儿所。真希望孩子能早点适应那里的生活,学会自己吃饭和上厕所,能够每天开开心心地面对接她的妈妈。真希望托儿所的老师能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所有孩子,让所有家长都感到放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