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互联网百度开放性淘宝框计算it |
分类: 磐石之心看互联网 |
盘点最具“框计算”潜力的5大公司
1、是否注重前端应用,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不管是久远的“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还是眼下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都是注重后端的资源整合,“框计算”(Box
Computing)强调前端应用,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基于此,我列出了5家在“框计算”方面可以(或者已经)有巨大应用前景的公司。
1、苹果——“框”早已经有了
潜力指数:★★★★★
苹果是全球所有公司中对用户体验理解最透彻的,用户体验实际上就是前端应用的核心,在这一点上,苹果与“框计算”心有戚戚。
http://photo2.bababian.com/upload1/20090918/ED1633E0AD7D3459C49534BEF14F11B7_500.jpg
这种思维方式和“框计算”极有雷同,具备了前文我提出的所有标准,尽管和李彦宏说的“未来操作系统就是一个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苹果的创造能力和技术实力,自然不在话下。所以苹果绝对是“框计算”的先驱者之一。
2、Facebook——“框”住你想要的结交对象
潜力指数:★★★
SNS的核心实际上是“结交”,它的未来面临的最大课题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来组织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如何找到你真正想要的朋友?现在所有的SNS平台都是基于各种标签的查询机制,比如兴趣描述、年龄、地址、身高、体重等等。但你需要的仅仅是这些么?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现在的Facebook们无法给出回答。
那么,未来呢?一定会有一个系统,通过成员在平台中留下的种种蛛丝马迹判断这个人的属性,并给这些属性贴上新的标签,供系统匹配,这就是“框计算”在SNS中的应用前景。简单的说,“框计算”帮助SNS确定你是怎样一个人,至少是“你在互联网上是怎样一个人”。
http://photo2.bababian.com/upload1/20090918/E314E5365255369CCFF5CC1F49067DB7_500.jpg
套用我提出的标准,大家可能会觉得“开放性”方面,很难实现,其实不然。假设未来的Facebook与其他SNS、BLOG等社会化系统进行对接,你就可以更加接近客观的作出判断。
而以Facebook的实力,这一宏大目标我想是能够实现的,它也有这个号召力。
3、Twitter——在絮絮叨叨中寻找价值
潜力指数:★★★★
又是一个大家伙。照目前的趋势,恐怕未来会有数十亿人在Twitter上整天唠叨不停——从某种意义上,大家正在大量创造垃圾信息——因为你的唠叨对多数人毫无意义,即便你是大名鼎鼎的奥巴马。
http://photo2.bababian.com/upload1/20090918/B37DEECCA89E5FDE024048EA10971476_500.jpg
4、淘宝——购物决策系统灵魂
潜力指数:★★★
大家都知道淘宝是网购的地方。如此简单的一个东西,蕴含着不简单——淘宝目前更多的是交易,而在交易前的决策方面,几乎为0。
比如iPhone手机,淘宝可以让你以低价买到,但到底买不买,为什么要买,淘宝无法告诉你。作为一站式购物系统的出发点,这个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http://photo2.bababian.com/upload1/20090918/CB2EC4AAC13F92545177E6B644AA31AE_500.jpg
前不久淘宝公布了开放平台战略,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条件。而百度有啊建立的产品库,淘宝更有理由去借鉴,这本质上就是一个购物决策系统——当用户输入商品需求,返回开放API之后索引回来的各种结果,除了基本的报价、参数、功能等,还有媒体的评测、网友的议评价等。
以我提的标准来检验,“购物决策系统”的整合应用能力不强,强的是开放性。淘宝如果有足够的胸怀,是完全可以办到的。至于号召力,马云一向以“江湖老大”自居,不会有任何障碍。
5、腾讯——“框”的萌芽有了
潜力指数:★★★★
http://photo2.bababian.com/upload1/20090918/11F78405D0F9E02EA2DBBD08AC4DC040_500.jpg
这个框大家应该不陌生,每天有几亿人在这附近转悠。但我想说的是,腾讯对它的开发还是少了点,浪费了一个风水宝地。
最后,“框计算”其实是一种思想,它放之四海皆准,也有很多想象空间。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你可以不提自己是否是“框计算”的信徒,但可能做的正是“框计算”要做的事,因为所谓的“框计算”,其实就是“用户体验计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