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挑起AMD和Intel新多核之战
标签:
amdintel上海巴塞罗那nehalemit |
分类: 磐石之心看IT |
“上海”发布挑起AMD和Intel新多核之战
文/磐石之心
2008年11月13日,AMD发布了45纳米四核处理器“上海”,并获得了IBM、惠普、SUN等各大OEM商的支持。“上海”原本计划在2009年第一季度上市,现在提前将近半年就推出市场,这也足以体现出AMD执行力的增强以及对该芯片的十足信心。
http://photo1.bababian.com/upload14/20081114/B0C42B877ECFE7BAE7DE322BB5A5D644_500.jpg
笔者认为45纳米四核处理器“上海”的提前上市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AMD本身来说应该是拐点性的事件,而对于整个处理器领域来讲,“上海”必然挑起AMD与Intel之间一场新多核大战。
AMD提前推出其45纳米的四核处理器“上海”,这无疑是用事实证明了AMD的实力。“上海”芯片采用最新的HyperTransport
AMD表示,上海2.7GHz与巴塞罗那2.3GHz相比,性能可提升35%,同时待机功耗降低35%,最终性能每瓦特提升50%之多。支持智能预取技术、增强快速虚拟化索引等,有效的降低功耗,提高速度。
此前,业界纷纷担忧AMD的“上海”会和“巴塞罗那”一样难以按时量产,然而这次AMD并没有让业界失望,提前推出了“上海”芯片,并获得IBM、SUN、惠普等大OEM商的高度评价和大批订单。
未上市的Nehalem是否有资格挑战“上海”?
为了解决半导体的材料已经达到了它的物理电气特性的极限的技术难题,AMD在“上海”上采用的是45纳米SOI沉浸式光刻技术解决二氧化硅栅极无法继续变薄的问题,而Intel采用的是45纳米高K金属栅极减少栅极漏电以及源极向漏极漏电,在这点上两家不相上下,但是AMD的工艺可以帮助较快转向32nm。
http://photo1.bababian.com/upload14/20081114/78EF0C2E1D0179126061227756384990_500.jpg
然而英特尔在2007年底发布的45纳米Penryn四核处理器中并没有解决FSB前端总线瓶颈问题,而多核处理器最大的问题恰恰就是FSB的频率无法提高到满足CPU和北桥之间通信的带宽,从而影响到CPU与内存之间的传输速度的发挥。英特尔虽然在2007年底发布了45纳米四核处理器,但是这16款Penryn处理器均采用FSB前端总线设计,因此被业界看作是“过渡产品”,只有在还未上市的Nehalem上英特尔才会放弃FSB而采用全新的QuickPath
然而AMD早在2004年开始就采用HyperTransport(HT)技术取代FSB前端总线设计,让它可在内存控制器、磁盘控制器以及PCI-E总线控制器之间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最新上市的AMD的45纳米“上海”则是真正支持HyperTransport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英特尔还未上市的Nehalem才有资格挑战AMD的45纳米“上海”芯片,此前上市的45纳米Penryn和“上海”并不是一个级别的产品。此外,Nehalem是第一次采用类似AMD
笔者认为,AMD的“上海”先于Nehalem发布对AMD来讲无疑是自2004年以来最为重要的拐点性事件,这也必然引发多核芯片领域的一场新的战争。
崭新的多核之战才刚刚开始
AMD“上海”的发布则意味着一场崭新的多核之战才刚刚开始。
据笔者了解,AMD将在2009年第一季度引入第二代桌面一体化平台,代号“Dragon”(龙),由45nm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45纳米“上海”的提前发布成为AMD芯片史上的拐点性事件,这必然给多核芯片领域带来更多的竞争,也必然带来更多的创新,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访问:www.panshizhixin.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