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松下镉中毒 |
近日,持续四个多月的无锡松下电池公司员工镉中毒事件终于有了最新进展:无锡松下公司已经在5月10日主动通知"镉超标"员工,将参照广东惠州镉中毒案标准进行善后处理。这让很多中国人都倍感欣慰。
说到松下电池公司员工镉中毒事件,大家会不由得与 “鸿海虐工”事件以及其他关于外资企业压榨中国员工事件联系到一起,外资企业主成为批判的对象。可笔者却认为,抨击外资雇主的人还不如多为教育改革出谋划策。
普遍存在的问题
童工、过度加班等现象不仅在松下、鸿海等外资企业中存在,在中国的诸多制造企业中也普遍存在。
笔者曾访问过多个中国家电企业,亲眼目睹了这些企业一线员工的境遇。在某知名家电企业,操作工一般被称作是“外包工”,这些员工没有与家电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而是与中介机构签订了合同,中介机构与家电企业签订用人合同。合同中规定,这些员工出现死亡等事件,都由中介机构自己负责而家电企业不负任何责任。当然,每年这些家电企业都会让一部分“外包工”转正,签订“农民工劳动合同”。
据笔者了解,这些“外包工”的年龄平均在小于20周岁,他们多为初中毕业或者没毕业的农村孩子。然而他们并没有待在学校里,而是穿着满身油污的制服工作在制造一线上。而且他们遭受着“9到9工作制”的压榨,意思是早晨9点到晚上9点,连续12小时的上班时间。
如果说外资企业对中国员工有压榨和剥削,那么部分中国企业更是没有合同的压榨和剥削。所以外资企业虐工事件,只是当前中国制造企业的一个普遍现状,并非特例。
“包身工”为何存在
“包身工”已经是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有人说这是因为雇主的贪婪、雇主的没人性,而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谬论。
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父母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去打工是为了给家庭创收。据笔者了解,目前农村很多孩子初中没读完就被送去城市打工,赚钱供弟弟妹妹上学。虽然父母能意识到上学的重要性,但是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巨大,收入也比在家里种地要好许多,而媒体大肆宣扬大学生难就业,这都让农村父母放弃了让孩子继续读书。
拿松下电池厂普通员工为例,他们平时可以每个月收入1700元,这个工资水平已经不算低了,全年的收入比平原地区8亩地全年的纯收入还要多。工厂多采取计件报酬法,为了多获收入,工人甘愿加班,很多并非企业逼迫。
因此,从本质上来讲,造成制造企业雇用童工、加班较多的主要原因是父母短期经济利益与孩子长期经济利益之间产生冲突的结果,而并非雇主们的贪婪与没有人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是中国GDP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也为中国消化了大量因机械化程度提高所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抨击企业主贪婪不如多为教育出谋划策
虽然说童工、加班、虐工等事件的发生与雇主的贪婪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这毕竟导致很多中国工人受伤。比如,镉中毒的员工以及遭受加班之苦的家电企业“外包工”,他们遭受着身体与精神上的痛苦。但是我们不可能将外资企业以及中国制造企业都贴上封条,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何在呢?
笔者认为,首先是进行教育补贴制度,其次是改革教育体系。
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成功来讲,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同样重要。从美国历史来看,每一年正规教育使人的平均工资增10%左右;而在人力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国家受过教育的员工与未受教育的员工收入差别更大。
但是在中国大量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不用上学就可以打工赚钱,这导致家长们认为孩子上学无用。笔者考虑可以通过可以给上学的孩子以资助,比如,每个月给一定数额的生活费,从而让那些放弃学习去打工的孩子重回学校;其次,加大产学研的结合,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像现在大学生四年都蹲在学校里碌碌无为。
中国如果不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这会导致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不平等永久化,因为没有正规教育的父母的孩子的学习也很差,这是个恶性循环。因此,笔者认为抨击企业主贪婪的人,还不如多为中国教育改革出谋划策。(磐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