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媒体上对于“3G是国产手机救命稻草”的论调较多,业界普遍认为3G能够让已经边缘化的国产手机获得新生。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3G到来虽然给国产手机带来了一线希望,在3G牌照的获取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但是国产手机处于劣势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时间坐标,就比如拖拉机和法拉利比赛,在普通公路上法拉利胜利,在高速路上法拉利更会胜利一样。
首先,国产手机企业的领导者不具备做手机的素质。曾有一位美国的企业家说过:“在企业中,真正的力量源泉是思想观念;其余的都是家务活!”如果领导者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发展的潮流,当然找不到做好家务活的办法。手机行业属于技术更新速度最快、时尚感最强、渠道最庞大、传播方式最特别的行业,因此对手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具备全球视野、超强的技术敏感性和时尚感等“特异功能”。纵观国产手机企业的前身多是家电企业,手机部门的领军者也是做家电出身,而且大多没有留学背景,年龄多在40岁左右,不具备“特异功能”,因此无法准确把握技术发展方向、不具备时尚感,欠缺新型传播知识,在产品上的表现是技术落后于国外品牌,时尚感不足等。
其二,国产手机企业的企业文化决定了手机的失败。国产手机企业多是家电企业多元化道路下的产品,做家电出身的企业渗透着一种“拿来主义”的文化,美其名曰:“整合资源”“创新”;其实,就是做一种简单的组装劳动,没有多少技术含量;随着专业手机设计公司的出现,购买成熟设计方案,不加任何改动就投入生产,然后贴牌,这是完全的拿来主义,把家电生产方式完美的运用到了手机生产中。由于手机的技术含量比家电要高很多,因此这种简单劳动的结果只能是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缺乏个性、模仿严重,这也是为什么国产手机造质量投诉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其三,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率下滑,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成本难降。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市场上有尽60个手机品牌,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LG、索爱,五家企业占据了近75%的市场份额,其余的品牌之占25%的市场。有手机中“战斗机之”称的波导,全年的产量还不及诺基亚一个月的产量,其余厂家更不具可比性,因此,规模经济无法实现,采购成本也居高不下,利润率普遍较低。行业竞争激烈,诺基亚、摩托罗拉纷纷推出低端产品,40美元手机已经在市场上销售,国产手机的阵地—三、四级市场也被国外巨头蚕食,在激烈的竞争中国产手机无还手之力。据STRATEGY
ANALYSTICS预测,06年手机平均单价将由05年的142$下降到129$,下降9%,因此,2006年国产手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3G成为国产手机稻草”的论断是缺乏依据的。3G时代,手机业将面临销售渠道变更、整合资源能力考验、技术更新速度更快等问题,这都是国产手机的短板。面对运营商捆绑销售模式,目前中国移动定制的国产手机只有寥寥几款,大多数移动定制手机都属于国外品牌;联通CDMA定制的手机多数是三星、LG等韩国企业处于领先地位,这种局面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对于整合资源能力,国外品牌有着独到的优势,索爱可以整合Walkman、cyber-shot等资源、诺基亚可以整合google、yahoo等资源,......,国产手机企业能整合到什么资源?在领先技术方面,只有3G标准被我们控制着,手机电视标准、WI-FI标准、芯片标准、.......都在国外品牌手中,国产品牌没有任何标准可握,在目前“标准竞争力时代”如何取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