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毕飞宇的《虚拟》

(2015-06-09 16:47:00)
标签:

情感

分类: 学生小说评论和作业

评毕飞宇的《虚拟》

安徽大学文学院12  陈秋晨

 

 

毕飞宇是现代著名的作家,江苏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其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我想,当今社会中许多人对于“毕飞宇”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他的许多小说都拿过奖项,比如他的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和长篇小说《玉米》就获得过鲁迅文学奖。20118月份时,他的长篇小说《推拿》还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4年由其长篇小说《推拿》改编的电影也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和台湾电影金马奖上获得了许多奖项,但该电影的票房却不十分地令人满意,我认为,是不是当今的社会上许多人越来越只对那些充满青春感伤情调或帅哥美女云集的影片投以极大的热情,而对那些情感表达上略为隐晦,有一定深度的,不是顺应当下潮流的影片毫无观影的兴趣了?没有谁会愿意承认自己庸俗的一面,但却会持着满口的高尚道德情感去随波逐流。

《虚拟》是一片短篇小说,也是毕飞宇近几年的作品。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我”的祖父即将逝世的那些日子里所发生的事情,以及在祖父逝世之后,“我”为了满足祖父的最后遗愿而虚拟了许多来哀悼他的花圈。

整篇小说中,“我”是一位陈述者,小说是以主人公“我”的视角来展现整个故事的情节。在文章的开头就不断地暗示着祖父将不久于人世,主要是通过对天气情况的陈述来暗示的,文章一开头就讲道,“这个冬天特别冷”,后来又提到“这个冬季着实冷得厉害”,父亲认为“气温下降到一定的地步一部分老人就得走,这是天理,和屋子里的温度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从父亲的看法中也在暗示着祖父可能度不过这个冬天了。文章写到某天深夜“我”与祖父最后谈话的情节时,插入了一段关于祖父与父亲之间矛盾恩怨的原由。祖父以前是中学的一位物理教师,在父亲将要考大学那一年时,祖父所带的只有五十七个学生的班级中,就有三十一个学生考上了大学,这种概率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父亲却落榜了。或许父亲不是祖父的儿子的话,当时的这种境况对父亲而言可能还不是糟糕的,但是由于祖父所带的班级中有三十一个学生考取了大学,而自己的儿子却没有考上,这种奇闻异事,记者们难免不会不大肆渲染,最终弄得全省都知道了,全中国都知道了,父亲与祖父之间的矛盾也就由这件事结下了种子。后来父亲没有听取祖父的建议去复读,而是借着祖父的名义在县教育局谋得了一个职位,但祖父得知之后便到教育局大闹了一番,还把局长给骂了,局长被骂了丢了面子,父亲在教育局的日子自然也不会好过了,这就造成了祖父与父亲之间矛盾的不断加深。

通过文章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会发现,祖父表面上的爱才,其实爱的仅仅是“才”,是高智商,而不是你这个实实在在的人。从祖父上午六点出门,晚上十一点回家的作息时间也可以发现,他似乎从不注重情感,只关注自己的工作,只欣赏才子的高智商,当父亲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去成长,自然会与祖父有矛盾。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教育中的弊端,父母与子女之间往往缺少沟通,也体现出了当时祖父和父亲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背景,处在那种时代的背景之下,人情之间的冷漠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虽然祖父只像“春蚕”一样不求回报地付出自己的年华和精力,甚至牺牲自己的情感,但从祖父在弥留之际担心自己是否可以和已故的荣校长那样死后可以得到182个花圈看,又觉得祖父并不是外界所赋予给他的称号——“春蚕”那样的不求回报了,这又体现出了人性中所固有的贪恋虚荣的缺点。当孙子在担心祖父由于与父亲之间的矛盾无法释怀,无法安心逝世之时,祖父却在担心自己这一生的付出到头来来只是一场空,只是一种虚拟?故事的结尾中,“我”在纠结要不要动用“亲友团”来为祖父的花圈数量作假时,最后结果却是“我”自己为祖父虚拟了一场祖父所希望得到的花圈。

文章的结尾,作者第一次提到了小说的题目,“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仿佛是“我”想对祖父说,您作为一名教师所付出的汗水即使到死后并没有过多的花圈来衬托您一生的辉煌,但这并不代表您的付出只是一场虚拟,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他一生的意义。读完整篇文章,我觉得文章中所要表达的许多思想、情感是很值得当下许多人去思考的,作者的创作视角虽不是可以一下子让读者眼前一亮,但值得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