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世界,心灵的冲击——记上《文艺评论》这门课的感受
(2013-12-30 20:30:13)
标签:
两个父亲毫不犹豫文艺含义 |
分类: 评论 |
全新的世界,心灵的冲击
——记上《文艺评论》这门课的感受
安徽大学文学院11级 陈丽园
上完《小说二十讲》再一次上疏老师的课可以说是缘分吧,因为我大二第二学期期末的时候就已经选好专选课,《文艺评论》这门课是后面选课的时候才出来的,所以开始我并没有选,后来,我好多专选课莫名其妙地被退了,重新选课的时候,惊喜地发现疏老师开的文艺评论课,当时被退课的郁闷心情被满满的喜悦感代替了。于是毫不犹豫地选了疏老师这门课。上《小说二十讲》的时候,去疏老师的博客里读过学长学姐们的文章时,当时就羡慕他们的文笔,郑格学姐写的迟子建让我现在还记忆深刻,还有疏老师带的理科班的同学写的东西没有想像中的那么乏味,反倒觉得有趣。我没有像09级的郑格学姐那么好的文采,写出那么优美又感人的文章,这是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一种自卑。但我在用心写,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我的感受。当时看到《小说二十讲》出来的分数时,我心里带着满满的感激之情,也许对学霸们来说拿到九十分是一件非常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我来说意义非常不一样,我想毕业以后,也可能是一生,忙碌的日子会使我们对不再联系的人的印象变得模糊,仅有一丝记忆也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成碎片,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有这么几个长者不管你多久没联系,但永远都不会忘记,在拥挤但美好的记忆里总会留有一片空间,我想疏老师就是其中一个。
一、全新的世界
全新的世界,这就是我对《文艺评论》这门课最贴切的感受,在这门课里,疏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摄影艺术评论、行为艺术评论、儿童文学评论、小说评论、书评等内容。疏老师所讲的这几个方面我一看标题我就知道里面的内容,因为喜欢才会去听,听了自然就有印象。疏老师讲史锡康老师和马祖毅老师的摄影作品时,我心里在感叹着,安大竟然这么美,每天见到的景物觉得再平凡不过了,上了《文艺评论》这门课,才知道安大的天鹅如此可爱,安大的花如此美,我最喜欢的作品是《咏睡莲》:“好个池上睡美人,默然独坐似不乐。何不踏进社交圈,未满三日露头角。” 开始看照片时仅仅是欣赏,读了诗还在疑惑为什么是“何不踏入社交圈”,当疏老师对其讲解的时候才恍然大悟。看似是劝告,实则是对那些哗众取宠的人物或者交际花似美人的嘲讽。“无论花还是人,更多的时候要坚守寂寞,坚守自己,才是对的”。从单纯的欣赏到喜欢甚至当做是座右铭,可谓是一大收获!还有一个大收获是上完《文艺评论》后,我喜欢上了摄影,在做ppt的时候也因为喜欢而做了一个有关于摄影的ppt,但效果不是很好,疏老师说照片太杂,让人觉得有点乱。我也在反思,我为什么做得不好,在总结中成长吧,这也是一次历练自己的机会。我对疏老师讲的周家群老师的摄影带有一种亲切感,《音符》里的南瓜让我想起了家,《衣食父母》照片里农民手里捧着一碗白米饭,米饭上头就只有几块豆腐,豆腐有着淡淡的白色,和白米饭融为一体,可以说是没有油的几块豆腐,可以看得出来生活的贫困,这本身已经让我够震撼的,疏老师提到这么一句话“但是你在这张饱经风霜的紫红色的脸膛上读不出‘麻木、悲伤’的神情,你读出的是一种对生活安之若素的‘平静和自然’”。好的照片不仅仅是一种美,更多是具有感情。从这张照片中带着震撼也带着敬佩,我欣赏的不仅仅是一张照片,从照片中我学到了平静、淡然。
二、心灵的冲击
心灵的冲击是我对疏老师讲的行为艺术评论和小说评论的感受,通过疏老师的讲的行为艺术,我才知道谢德庆,也对行为艺术有了深刻的理解,很巧的是,上王泽庆老师的《网络文学》这门课的时候,他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用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相关理论写一篇散文”。当其他同学还在纠结什么事(是)行为艺术时,我已经用《文艺评论》这门课上的知识写好了作业。疏老师介绍谢德庆的行为艺术都给我带来不小的震撼,题为《艺术/生活》给我带来的是心灵的冲击。这次表演是和一位名叫琳妲•蒙塔诺(Linda Montano)的美国女士合作完成的,时间是从一九八三年七月四日下午七时开始到一九八四年七月四日下午六时。这一年内俩人以用一根八英尺的绳子拴在各自腰间的方式,将俩人联在一起,共同度过一年。表面上他们比一对配偶还亲密,出双入对,日则同食,寝则同睡,可是双方又不能有任何肉体接触。我看到的只是震撼,根本没有想到还有那么深的含义,当疏老师介绍完谢德庆的几次行为艺术后,又讲了它的意义,我才真正了解到行为艺术,也许只是表面,但对行为艺术的入门还是在《文艺评论》这门课上学到的,不得不说收获很大。在疏老师讲的这几个评论里,我最喜欢听的就是小说评论,周大新的《湖光月色》,石钟山的《文官武将》、《追逃》、《天下兄弟》、《大院子女》,徐贵详《历史的天空》、《马上天下》都是我最喜欢的。我从这些小说读到的不仅仅是故事,更多的是人性、道德。石钟山的《文官武将》范业和胡伟岸的朋友之情让人觉得可敬,更多的是对胡伟岸的怜悯。对《追逃》里的刘春来、李林的敬业令我感动,因为看守老孟时出错让老孟逃跑,他们因为这一次疏忽也断绝了军官梦,后来为了证明自己清白他们决定自己抓住老孟,一次次的失败都没有让他们打退堂鼓,刘春来的死给李林带来很大的打击,在听疏老师介绍时,我对老孟恨得咬牙切齿,但小说的结尾出乎我意料,老孟为了他的儿子而去自首,老孟是一位好父亲。我想石钟山想表达的是人性的觉醒,道德的回归吧。通过疏老师介绍的小说,我在想为什么每部小说都能感动我,而且对心灵的冲击很大。仔细琢磨,中国的小说那么多,我在《文艺评论》课上所接触的小说是疏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给我们讲的,我在想这些小说给我带来的感触是因为疏老师的介绍和对小说的解读,不仅是小说上的精彩,还有小说的人性道德话题值得我去思考,用一生去品味。
三、想说的话
我在想,老师肯定不记得我,也许记得的只是坐在雪琼旁边的女生,这是令人沮丧的事情。每次上课时,总会把老师讲的小说记下来,期待着老师下次上课提问时会叫我起来回答,那样我可以很自豪的回答,我在用心听,可是有时候往往你特别想实现的东西却总会灰飞烟灭。做ppt的时候,总想着做得更好,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资料,也许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吧,不是每一件事都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我想说:“选这门课,我无悔”!上这门课收获颇多,在这借此机会用最朴实的两个字对疏老师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