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活远去的徽商——季宇的长篇小说《新安家族》(一)

(2011-01-24 18:20:08)
标签:

杂谈

分类: 评论

复活远去的徽商——季宇的长篇小说《新安家族》(一)

 

 

 

 

读季宇长篇小说《新安家族》序篇便被紧紧吸引:“中秋节的前一天,鲍家突然出事了。”作者一上来便用心构置了一个事件,并由这一事件展开了结构宏大的叙事。看似开门见山,实则引出万重山。

鲍家出事是因为许家的陷害。那一年,太平天国军队找鲍家要钱,鲍家在得到不进村、不扰民、不犯商铺的许诺后,给了他们五万两银子。只是农民军在得到银子后,并未履行承诺。鲍家周围的几个村子安好无损,鲍家的商铺没有遭到洗劫,其余的村庄和商铺照样被打劫一空。这种事情是说不清楚的,一旦鲍家人落到官府手里,资助太平军的罪名是推脱不掉的。尽管当年经管此事的鲍老爷已死,鲍家老大鲍瀚源还是决定举家外逃,一家老小和仆佣迅速收拾,准备离开。关键时刻,鲍家老二鲍清源却不在家中,他与自己恋人沈碧云在后山谈情说爱。为找鲍清源,一行人耽误了一点时间,鲍老二回来后得知要去南洋,又不顾一切地要去接碧云。为追赶和拦阻老二,他们让官兵赶上,鲍老大中弹身亡。这时,鲍老二才知家族的重担全落在自己身上,为了这份责任,他只有暂时舍弃那份爱,带领全家在异国的天空下生活。

鲍老二走了,碧云难违父命,只好嫁给汪家老二。汪家老二是个废人,结婚的当夜就醉酒落水身亡。沈碧云生下了鲍清源的孩子,为了不使家族蒙羞,汪家只好承认这个孩子,但出于保持血统纯洁的考虑,这个孩子是再也不能留了。消息走漏,碧云让小翠带着孩子逃跑,汪家人紧紧追赶,小翠丢下孩子,跳崖而去。这个弃婴被一直望儿心切的私塾先生程德水捡到,取名程天送。至此,一个很大的伏笔和悬念埋下了,这里有汪、鲍、许三家的恩怨情仇甚至程天送和汪家的复杂关系,也有程天送注定坎坷不平的人生,他是怎样报仇的?他会与亲生父母相认吗?读者带着这些疑问,必将追随季宇的笔触,慢慢地揭开一个又一个谜底,读完全篇,你自然会为作者开头的聪明安排而感慨,一百万字的小说,要写得好看,没有精心巧妙的结构是不行的。而且《新安家族》开局设的机关到最后一一破解,可程天送并不知亲生父母是谁,这也出乎读者的意料,作者的设计是沈碧云和鲍清源这样做,为的是天送容易立身处世,毕竟在晚清,顶着私生子的头衔,是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的,在读者,看程德水夫妻把天送视同己出,女儿天叶也因为天送而死,程天送归宗与否的确就不重要了。 

小说选取孤儿程天送作为主人公,这有情节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文学史不少作家惯用的手法。狄更斯的《大卫科贝菲尔》、《荒凉山庄》、《雾都孤儿》都是如此,长篇小说用这种方式比较容易设置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故事,但要用它写出一个中国徽商的故事合适吗?大家都熟知徽州的一个民谣:“生在徽州,前世不修;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古代徽州很多人家把孩子送出学做生意的一种描述。天送在历经种种劫难,捡得一条性命,从南洋返回故乡,这时养父死了,养母老了,天叶年幼,为了挣钱养家,他只得放弃读书和科举,外出学习经商,这一年他十二岁,年龄也与徽州人家送孩子经商的时间接近。从孤儿到迈出经商的第一步,天送的人生选择合乎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更与徽州的风俗民情吻合。不管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这都是值得肯定的一点。

写徽商自然要写出徽商的特点,比如晋商以盐业、票号、皮货著名,徽商则以茶木、信贷称雄于世。胡适回忆自己的家庭时,就说他的祖上是做茶叶生意的,高祖曾在上海开茶铺,养活了家族的二十余人,《新安家族》中描写汪、许二家和程天送的商业生涯中,始终与茶木、钱庄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得小说的真实性大为增加,而历史上徽商的衰落是近代外国资本进入后打压的结果,小说中的程天送和汪仁康进入实业界,同时又学习外国银行的做法,办起了自己的华盛银行,如果比照历史,我们不一定能从徽商中找出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但近现代中国民族资本仿效东洋和西洋,走实业和商业救国道路,进军近现代民生行业和金融业,这一大方向是与程天送的人生道路相一致的。

徽商之于徽商,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学界说徽商是儒商,贾为厚利,儒为名高,杰出徽商有亦儒亦商的特点,这些都体现在程天送这个人物形象当中。所谓儒商,定义很多,主要是指有胸怀天下的担当,重视文化,诚信经商、急公好义、卫国爱民、热衷公益和慈善事业的道德操守。程天送是抱着“未登龙虎地,先进发财门”的思想从商的,此时,他并没有明确的家国和苍生之念,但不凡的抱负是有的,龙虎地,那是人上人聚会之地,没办法即刻从事风云际会的事业,先求取钱财吧!这是中国民间的思想资源,在这里,经商不是目的,是手段,是迫不得已求其次的行为,是为了有朝一日而登龙虎榜的人生储备,这里有对统治阶级“商是末业”的认可,但其中蕴藏着一种积极进取、渴望成就大事业的梦想。在这种意念的支配下,程天送逐渐地显示了自己的商业才能,溪口危机的化解,滩头劫案的成功告破,在武汉与湖北佬周旋,设立了钱庄,打败了庄内和庄外的对手,奠定了程天送在鸿泰乃至徽商的地位,但他的天地还在汪家,在徽商的天空下。我们可以说,他活得自我,活得洒脱,但多少还有在商言商的味道,但后来资助革命党人推翻满清,为了华商的利益,和东洋、西洋人一较短长,特别是为了阻止日本舰队进入黄浦江,将满载机器设备的华盛号沉入江中,这种牺牲小我成全国家的行为就是令人景仰的光辉人格了,这就不能仅以商道目之,而是天下大道了。

程天送这个商人形象是成功的,他的性格和成长道路令人可信。养父程德水忠厚老实,知礼仪,守廉耻,为朋友可牺牲性命,养母善良纯朴。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到十岁,一些基本的人生价值观由此奠定。更有幸的是他在童年时期,就遇到自己终身的精神导师胡梦阳,这是个活得自在,心智极高,不热衷功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透彻了解的人。在他看来,道高于技,但他并不忽略技,他本人就懂岐黄之术,藉此悬壶济世,还教天送习武、下棋,上山采药,他是有着小技可修为大道的人生理念,但又以为拘泥小技,人生境界必然不高。他有着道家的逍遥,但他是入世的,救世的;他有着儒家的家国情怀,但不古板,懂得变通,天送在困难和犹豫的时候,总能得到他的指导。他教天送的“狡术以狡术还之,谎言要用谎言回答”的人生策略,使天送在商海恶波中多次化险为夷,天送为人处事,有乃师之风,这是他的造化。

程天送是不幸的,刚刚出生即遭弃于荒野之悲惨命运,幸得养父母照拂,得尝家庭之温暖,又亲眼见养父之惨死,小小年纪就被卖到南洋;程天送是幸运的,以弃婴之身得蒙程德水这样正直善良的人抚养和教育,被当作猪仔卖到爪哇岛后,在殖民地做苦力,又遇上老庆叔的保护,否则不是被打死,就是病死,后来,更是老庆叔用生命的代价,掩护他出逃成功,而他的生身父亲鲍叔使他了解internaitional vision(国际眼光)的重要性,是鲍叔在他心灵里种下了胸有天下,做大事,赚大钱的种子。

程天送历经磨难,在别人还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就踏入商业道路,至始至终都有一股不放弃不服输不吃馒头争口气的倔劲,第一次出门做生意,为了节省盘缠,找老宋蹭船,老宋一口回绝,他死磨硬泡,说自己能干活,老宋想他打消这个念头,故意要他扛一百多斤的干笋片,他扛了一次摔倒了,脱了衣服再来。在离开汪家到东北做生意,头一回上了牛老板的圈套,血本无归,他再次找余午桥借款,又走一趟东北,终得成功,颇有点在哪里跌起来在哪里爬起来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他人生的各个阶段,在汪家初当副理,处理屯溪庄危机时,面对许晴川布下的一个又一个陷阱,他不惊慌,竭力支撑,争取时间,硬是等着郑怀如带着款项而来。在小西和渡边利用华盛没有盐酸试剂,想搞垮华盛时,他始终没有低头,哪怕是日本人毁掉了华盛整船的试剂,他也决不投降,先是靠芒硝,再用液体碱直接出厂,最后成功地研制出试剂,华盛屹立不倒,日本人的所有阴谋逐一破产。程天送就是以这种“徽骆驼”、“绩溪牛”的精神打倒了小西和渡边这样不可一世的对手,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这让我想起桐城人许奉恩在笔记小说《里乘》中写的关于两个徽商的“一文钱”的故事。两个徽商只剩一文钱,沦落到夜宿古寺,形同乞丐的地步,但他们就靠剩下的一文钱做出了二三百个禽鸟纸玩具,得以翻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