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工作的时候,浑身长刺。一位70年代中的上司在批评我的时候问:“你知道你们80年代人和70年代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停顿了几秒:“没有丝毫的社会责任感!”
这是我第一次从心里承认了70年代人的批评。
作为一个80年代人,工作了三年,到现在我也还是工作单位和圈子里年龄最小的,我已经习惯了70年代人对80年代人的轻视、敌意,或者不信任。在他们的眼中,80年和79年都是有天壤之别,而我对于他们这样的看法也不以为然。
每个年代都有它独特的历史和时代痕迹,70年代人难道就没问题吗?他们内心怯懦、却又自以为是、缺乏主见、容易被物质迷惑。这些特征一部分来自于70辈人生长的环境,另一部分来自于70年代人所处的年龄阶段。
因此,我一直对70年代,甚至更老一些的人对80年代人的看法嗤之以鼻。“年轻”成为了我,或者我们最大的资本,也成为了挡箭牌。
然而,今晚看新闻频道白岩松的节目,却看到我脸红。面对郭敬铭抄袭事件,年轻的FANS们竟然如此包容,竟然会有读者说:“我们看重的只是作品,是谁写的,是不是抄袭无所谓。”听到这样话的时候,我感到的是震惊!这叫什么?前卫?叛逆?洒脱?还是无知?
如果事情不是会写字的郭敬铭抄了一本书,而是一个歌星去偷了别人的钱包,我们的80粉丝们是不是还有理智去判别基本的道德伦理和规范?是不是会为那个被发现偷钱的歌星开道逃跑?
80年代人,有没有崇拜的准则?在盲目的崇拜下,道德规范还在不在?
那期节目和白岩松的话是有很大倾向性的。他们挑了几个80年代孩子的发言,镜头前,无一不是有着和郭敬铭一样无所谓的泰然表情。我相信,并不是所有的80年代郭敬铭粉丝都会是这样的表情和态度。但是当这个节目拿出来的时候,不知道看到电视的80年代人是不是和我一样会脸红害臊?
这个社会已经充满了对我们这个年代人的不信任和观望,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自己争点气?
去年看超女,我是推崇的,我喜欢台上真挚勇敢的女孩子们。但到今年,举目看去,超女、好男儿、梦想中国、动感地带种疯狂的选秀活动,让我觉得很难受。
80年代又在当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80年代,知道吗,整个中国在这个夏天在看一场闹剧,而演出者就是我们!不论是台上的,还是台下的,都是80年代,而在背后操作掌局策划的,却不是80年代。80年代不过是一场场精心策划的商业表演中木偶。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好的追梦,成为了他人的赚钱方式,你们不觉得是对自己梦想的践踏吗?
为什么就那么心甘情愿成为这个社会短暂的娱乐品?
而5年后,10年后,今天的80年代人将成为中国的脊梁。看着抱着“梦想”和“追逐”在舞台上歌唱的同龄人,我感到担心。大胆、敢于追逐是我们的优点,但是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用这样的方式展现出来?是不是非要把自己摆在桌子上成为一道菜肴才甘心?
青春是用来追梦的,这个设定没有错。但是这个梦可以做多久?我们被吹成了一个个可以随时“成功”的泡沫,似乎成功真的就是垂手可得了,于是更多的人渴望着成为下一个泡沫。问题是,泡沫,可以坚挺多久?
这样的追梦活动最大的危害在于:让整个社会都在吹着浮躁的风。我不能想象,在如此浮躁心情和气氛下的80人,怎么去潜心学问,怎么去专研技能,怎么去安心工作?
中国人的性格里本来就有强烈的小农意识,这也是我们国家有公司,没品牌的一大原因。而在如此氛围浸染下的80辈,怎么能够有一个更宽广,更博大的胸怀和眼界来应对未来?
90辈,年龄最大的也才16岁,而80辈年龄最大的已经26了。在我的身边,更多的80辈人和我一样,在平静地生活。已经开始奔三的我们,是开始考虑家庭,考虑事业,考虑责任的时候了。社会任何一个角落都不会因为你是80辈人而给予任何的优待,反而,我和很多朋友都因为是80辈人而在工作中,付出了更多的行动来应对社会的不信任和轻视。但为什么我们还是戴着“孩子”的帽子?
为什么到今天,我们还是在被动地参与社会,而不是去反思,去修改,去改革,甚至是去勇敢地担当?
是我们缺少的太多?还是社会曲解了太多?辩解没有任何意义,80辈该拿出真实的答卷出来!
80问题不是1980年后出生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今天对80辈的嘲笑和玩弄、放纵、肆意批判,都将对明天中国社会造成直接的影响。
社会是不是该有更正确的引导?不要再妖魔化80辈!
而更重要的是,80辈,不要再把无知当个性,不要在别人戴有色眼镜前,就给自己抹花了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