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必须永远关爱孩子

(2017-05-18 00:04:20)
标签:

生活

情感

育儿

分类: 美国生活与社会

这些日子看了很多父母对孩子放手的文章,颇为广泛流传,本人不敢完全苟同。我想说我们放手的是干涉孩子个人事务,但我们一样需要一辈子关爱我们的孩子,不管他们多大多老,也不管他们多远,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要关爱孩子们。

关爱孩子与管孩子的区别很大。可是很多父母搞不清楚正确的关爱与干涉的关系。把干涉看成了关爱,把放手理解成了百事不管,理由还很充分:孩子大了,不需要我们了。

小时候我们对孩子是关爱加上管理教育。关爱从孩子一出生就需要,父母要把孩子作为个体人看待,必须平等对待他们,不可一味地认为他们是小孩子,什么都不明白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成长。孩子从呱呱坠地就开始学习,不知不觉中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用父母的思维去理解他们一定会发生很多碰撞和摩擦。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关怀他们,尽量给孩子们解惑。

小时候父母管教孩子,也不是事事干涉,而是当孩子们出现错误的时候,父母才去干涉,其中也不单单只有干涉,还有引导、教育和劝解。孩子们做决定,可能不切实际,我们只能建议,孩子要是不听,那是他们的选择,除非会损害他人利益,否则父母不得干涉。

一天天孩子们长大,父母干涉的事情会越来越少,因为孩子们随着年龄增加,他们越来越有自我主张,父母涉及的方方面面自然越来越少。这才是正常的父母孩子关系,否则就有问题了。这时候我们应该逐渐从涉入的角色转向知心朋友般的关爱。

每天孩子回家,问问孩子做了些什么,感受如何?朋友相处如何?如果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切不可批评和乱扣帽子,而是平心静气地指出来,提出我们的建议,孩子听不听,听多少,是他们的能力选择,不可强求孩子接受。既要做严格的父母,也要做慈爱的父母。生活中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聊天,多讲一些生活的哲理。

孩子长大后,学习,工作,谈恋爱,交朋友,结婚生子,我们都只能用聊天的方式给孩子建议,孩子能够听多少一样不去在乎结果,更不可因为孩子不听而意气用事,甚至撒泼玩横强加干涉。孩子的路永远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会教会他们很多东西。这时候我们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而不是严厉的父母了。

孩子长大后父母放手了,切不可理解为不管不问。放手的是:不去干涉孩子的个人事情,不去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其实好父母一直都不会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孩子也不会接受别人强加的观点)。这时候我们对孩子们的关爱一样需要继续,我们要时常联系孩子们,不可摆老资格,要孩子们来侍奉我们,全然不管孩子们生活的酸甜苦辣心情。我们要理解孩子的难处,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也理解我们的难处,相互理解后,方能相互谅解和关爱,减少很多矛盾。

关爱孩子千万不要干涉孩子家庭。成家立业后的孩子已经是大人了,不喜欢父母干涉他们的事务。哪怕是夫妻之间吵架,父母千万不要搅和进去,这样反而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就算是小夫妻又和睦相处了,也会结怨恨。更不要说父母主张孩子离婚,更是结仇。孩子的家庭他们自己会处理,他们不会处理了自会来问父母(如果父母是他们的自信朋友的话),这时候父母说话一定要客观,实事求是,不可感情用事,偏袒自己的孩子而忽略了他们伴侣的感受。建议最好事实,而不是给他们下结论,或者要求他们如何做,他们会自己选择。

孩子大了,父母切不可因为关爱,把孩子的一切事务包办;也不可因为放手,就算孩子需要我们帮助也不肯伸出援助的手。包办孩子 一切的父母会让孩子反感,影响孩子家庭和睦,给孩子们做了很多事情,他们最后不但不理解,还会落得一大堆埋怨,父母也觉得委屈,最后把亲情搞砸;不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的手,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优哉游哉好不爽快。开始还看在父母养大自己的份上孩子们不会埋怨。慢慢地日子久了,埋怨越来越多,感情越来越淡,联系越来越少,父母逐渐成了陌生人,可能还不如孩子们的好朋友呢。这时候父母会埋怨孩子不孝顺,孩子埋怨父母冷漠,最后彼此断了感情的纽带。

帮助孩子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每时每刻不管孩子需不需要都去帮助他们。付出了一辈子,然后抱怨孩子不孝顺不帮助父母,其实也是父母给娇惯出来的习惯。放手的父母则一切都不管,就变成了冷漠,会让彼此关系越来越淡漠。我们连邻居朋友都会帮助,为何不肯帮助自己的孩子呢?

父母一辈子都要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哪怕我们默默当一个听众,然后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陪孩子一起流泪,都会让孩子一辈子难忘。反过来孩子们也会学到倾听父母的心声,陪伴父母,当父母的听众,相互达到默契的友爱关系。

父母有时间就陪伴孩子去娱乐购物,犹如陪伴朋友一般,孩子们也一样需要陪伴父母去娱乐购物等等增加彼此的友爱关系。我个人主张不管是孩子们看望父母,还是父母看望孩子们,只要父母还能动,就一起做饭菜一起做一点事情,那才更有氛围,也增进彼此的亲情。

那种只管向孩子索取的父母,认为养儿防老的父母,不要做白日梦了。不是孩子们要来到这个世界,而是父母把他们带到了这个世界。如果为人父母关心孩子不够,反而是父母欠他们,而不是他们欠我们。维系彼此关系的纽带只能彼此关爱!父母的关爱让孩子们觉得家庭温馨,父母是他们在外面受伤后心灵的归属。反过来孩子们对父母关爱,让也是父母遇到痛苦时候心灵的归属。生活中平等地彼此相互帮助,相处支持,绝对不是一方只管索取。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只管索取都只会是伤了感情,淡了亲情,断了关系。

父母一味付出,会导致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关爱别人,最后也不知道如何去关爱父母了,父母则自食其果。父母一味不关爱孩子,会让孩子与父母关系淡漠,最后孩子们长大了会远离父母少有联系,让父母好比孤老一般生活。父母一味干涉孩子,会让孩子心生厌烦,最后也会选择逃离,再也不想回家了。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平等对待孩子们,时常关爱他们而不是干涉他们,彼此相爱彼此理解,彼此谅解才是父母与孩子的正确关系。其实又何尝不是夫妻关系相处之道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