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老师、妻子和女儿
(2013-08-16 22:05:49)
标签:
亲情父母儿女家庭教育育儿 |
分类: 美国生活与社会 |
记得我们小时候,父母们好像没有花费过多时间教育我们,我们要么和弟兄姊妹们玩耍,要么和邻居小朋友玩耍。孩子们在一起什么事情都做,有时候做傻事父母也不知道,除非闯祸,父母大多采用批评打骂,好像很少讲道理。妈妈喜欢和我讲道理,对弟弟妹妹却不同,几乎没道理可讲。不曾见邻居父母给孩子们讲过道理,兴许父母都是农村人缘故吧。
我们这一代,尤其是受过教育的人们,成了今天的父母们,逐渐重视家庭教育,却因我们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很多人把物质的给与当成了对孩子的爱,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大都经历了物质上的贫穷,于是觉得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则是表示对孩子的关爱。不过回头想想,我们小时候虽然物质贫穷,不过只要吃饱穿暖则满足。我们最快乐却是和同伴玩耍以及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我小时候外婆很爱我,不管到哪儿都带着我,常常讲故事我听,别人欺负我,总是帮我,可外婆的故事里充满了正义、善良、仁爱与诚实,哪怕外婆宠爱我,我还是学到很多美好的道德观。父亲很少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回家短暂停留无非都是耍威风、打骂我们罢了。妈妈用苦难教育我勤奋,外婆用爱心让我体会到了亲人的温暖,她们都给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至今我还是觉得最快的时光是童年,其次就是大学时光,这些人生最快乐的回忆都与物质没多大关系,于是乎我个人觉得孩子的快乐与物质无关,只要能吃饱穿暖则可,而孩子最怕的却是失去关爱,与我青少年时候多么渴望得到父爱感受一样。我生长在外婆、妈妈的爱里,也生长在没有父爱的家庭里,我应该比较有发言权。
如今身为两个女儿的妈妈,孩子们吃饱穿暖的责任落在老公身上,思想教育与日常生活习惯却落在我身上。孩子们小的时候,我照顾他们生活起居,吃喝拉撒,生病料理,甚至包括缝制小孩子的衣服、被子、鞋帽等等。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我不断教给他们好的习惯,从收检自己的玩具到打理个人房间,帮家里干点家务活,一步步走过来,循循善诱,给孩子们交流,讲故事,聊天,随着孩子不断长大,我教给他们不同阶段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大女儿快成大人了,我两年前就开始慢慢放开,让她一步步独立。小女儿上小学了,我每天教她学习英语单词,阅读和数学,教她打理玩具,带她出去游泳玩耍......当然象征性的打孩子也有,非常生气时也骂她们,我的两个女儿们从来不憎恨我,她们都很喜欢我,小宝贝说得最多的就是“妈妈,我爱你”。大女儿也时常抱着我亲,她和妹妹、爹爹一起出去玩,要是没有妈妈还不习惯。她们从来不曾怀疑过我对她们的爱,作为母亲,我给她们关爱,也给她们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她们的入门知识均是我手把手教,同时还教给她们学习方式,一旦他们掌握了入门知识和学习方法,我这个妈妈则退居三舍,不定时检查一下,到了一定年龄,我连检查都不会去做。别看我大女儿害羞,怕和人说话,一旦出门在外,没有人帮她的时候,她却有主见,内心独立,这与我平时的教育主张不无关系。孩子们爱我,所以比较恋我,这很自然,但不代表孩子们心里不独立。我们家小宝宝出门在外,从来不恋我,自个儿玩得非常快乐,从来不怕生,不管什么年龄的人,她都能和他们交流。今年在游泳池还结交了一位中年老师,他们居然还成了朋友,忘年交呀!
邻居朋友说我怎么如此“漠视”大女儿学校的事情,那是她只看结果,没有看到过程。大女儿从上幼儿园直到初中,学校一切事物均由我们大人打理,上高中,我们除了参加家长会,开车接送孩子参加活动,缴纳学习活动费之外,一切均由大女儿自己打理,我们在旁边参考建议罢了。大女儿很快要上大学了,不可能父母送她去,也不可能我们陪她去选课,她有任何问题可以和我们讨论,也可以上网查信息或者和老师讨论。
邻居朋友女儿上高中了,妈妈还陪着女儿做家庭作业,女儿忙到晚上十二点,妈妈则陪女儿直到完成家庭作业为止。我除了陪女儿们玩,教女儿们学习之外,从来不陪做作业,几乎不管孩子的家庭作业。安娜的家庭作业从不曾缺过,而邻居朋友女儿却每学期好几次没交家庭作业。朋友很奇怪我为何如此悠闲自在,好像从不管孩子似的,羡慕我幸运,养了那么自觉的女儿。她哪里知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每天一点一滴付出的心力和关爱以及孩子们习惯培养中无数次的磨合与较量。严格监管的孩子不会非常自觉,反让父母很累,培养孩子好的习惯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孩子是一个细工慢活,培养行为习惯和品德最重要,一旦孩子们养成了好的习惯和思想品德,父母则可放手不管,建议则可。
我是孩子们的妈妈,也是孩子们的老师,是爱人的妻子,更是我父母的女儿,不管当什么角色,都要争取做好,尊重关爱老公,孝顺父母,其中教育培养孩子则是最花时间最费精力的一项工程。夫妻之间,任何一个担任教育孩子的角色,则意味着付出更多看不见的时间、精力和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