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线看人很浅薄
(2013-02-25 00:16:12)
标签:
家庭生活风土人情育儿 |
分类: 怪梦日记 |
前文反驳那些把人分成不同区域来判断,为此我想起了自己所见所闻,很是感慨,不免以这个话题为中心来写这篇文章,警醒自己与他人。
在生活中,我们细想一下,很多人都喜欢把好坏善恶美丑涵养低俗画上一条区域界限,我也不免有时候会犯这种错误,不过我们经历了很多,有时候在心里划线罢了,而不表达在字面或者嘴巴上而已。
下面举几个我生活中遇到的真实例子,大家看了就明白划一条线看人确实非常浅薄,非常不公正,也非常错误。
第一个例子:前年夏天我乘坐东方航空回国,在上海,同班的人大都是年轻人,他们都是来美国读书的有知识的人,趁暑假回国。因为班机延误,很多人赶不上下一班飞机,只好在机场安排的旅馆住宿一晚。同行的这些人一个个把自己的行李争着放入汽车下面的行李舱,然后争着上车找座位去了,汽车司机站在一边看大家上车,机场服务人员也站在一边看大家上车。我一个人带着四岁的小孩子,拖着四个大箱子,汽车在路边,后面还有很多汽车往来,我一个人搬箱子无法看孩子,看孩子就无法搬箱子,孩子不愿意一个人上车,我只好一次搬一个箱子,另外一只手牵孩子,孩子比箱子更重要,就这样往返四次,孩子也跟着我往返四次,才把箱子放入行李舱。如果说陌生人帮我,他们怕我误会的话,同机的人呢?还有那机场服务人员和司机呢?这些同机的年轻人可都是有文化的人呀,为何那么冷漠呢?要是在美国,这种现象绝对不会发生,他们在美国校园生活了一段时间也无法熏陶他们乐于助人的思想吗?
第二个例子:以前我每次回国都在闲暇时候,同机的人大都是往返美中的老年人或者中年人比较多,他们当中则有助人为乐的,只要看到带着孩子忙不过来的时候,这些中年人或者老年人都有人自动站出来帮忙。上文中说二三线城市老人们没有涵养。我就再给一个例子,06年回国在飞机上遇到一位昆明老人,她女儿嫁到美国,她不认识英语。我们在北京机场聊了几句,还是因为她见我带着几岁的安娜,就主动来帮我,其实我并不需要帮忙。我们在机场等转机的时候,聊了半天。我觉得她很有涵养,她还是一位退休教师。
第三个例子:09年底我回国过年,美国公公也到中国过年。他后到中国,我到重庆机场去接他,因为出门时间不够早,路上堵车,耽误了半个小时。当我到达机场,公公已经站在出口等待半天了,身边站着一位年轻人,他在美国读书,春节回家过年。他一直在飞机上照顾我公公,哪怕是到了重庆机场,他也一直等我来了才离开,我除了对他说声“谢谢”之外,还能给他什么呢?这不是一句“谢谢”能够表达的感激。他可是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这又怎么看待呢?
第四个例子:我们去海南旅游的时候,同行的四川游客,他们一个个都非常热情好玩,他们大都是年轻人,对我父亲和公公特别关照,一路上帮助我们,和我们照相留念,一路上告诉我们哪些情况是骗人的。旅游公司给我们大家的旅馆很差,与合同上说的不相符合。他们为此据理力争,说我们同行还有两位老人,他们不能为了赚钱,如此对待老人们。导游不得不改善伙食,最后公公实在受不了,还生病了,他们拿出药给我公公吃,我觉得和他们一起很快乐。但最后我还是离开了他们,自己出去打了海边的酒店,度过了三天休闲的日子,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都热情告别,还彼此留电话联系。
第五个例子:回国的飞机上,那些提前拿行李的大都是年轻人或者中年人,我也观察了,那些老人大都是到美国给孩子们看孩子的,他们很多带着孩子的孩子往返美中,带着孩子的老人们,根本无法提前拿行李,为此说这种话的人缺乏深层次研究。记得10年春节后回国的飞机上,我们家小宝贝在飞机上感染了流感,发烧哭闹,我前面坐着一位中年女人,居然为此大发脾气,抱怨我为何不哄好孩子,孩子哭得她睡不着。我每次看到那些带孩子的老人们,孩子哭闹,我也睡不着,但是我从来不抱怨,非常理解他们,孩子哭闹很自然,可能是生病了,可能是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累了坐够了,我反而觉得他们很辛苦,往往用理解与同情的眼光看待他们。
从这些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不能说年轻人没有涵养,也不能说老人们没涵养,不能说二三线城市的人没涵养,也不能说大城市的人高傲没涵养,也不能说中国人都不乐于助人。一句话:划线看人绝对错误浅薄,凡是走遍大江南北与海外并喜欢思考的人,不会对人划一条线来区分,而是就事论事,多方面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