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五岁生日闲谈

标签:
人生社会生活育儿家庭亲情情感 |
分类: 宝贝成长 |
宝贝盼望着生日到来,目的嘛,就为了蛋糕,能吃多少呢?一点不多,主要是喜欢听大家唱生日歌
更喜欢吹蜡烛,以前宝贝做做样子,现在可不单单做样子了,她知道生日的意思以及程序。

前几天和姐姐妈妈去逛商店,看到一个DREAM LIGHT,立马喜欢上了,我一看价格,三十美元,太高了。我不喜欢给孩子买最贵的东西,不希望把孩子养成自己没有挣钱就开始享受的习惯,我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
“宝贝,太贵了,等你以后长大了挣钱来自己买。”我并非不爱孩子,爱孩子应该是:
在精神上富养,在物质上穷养,很多父母做不到这点,觉得在物质上给与太少就是不爱孩子最直接的表现。
其实孩子对物质的追求哪里有成人那么强烈,孩子最最需要的是父母对他们的关爱,精神上的关爱
无论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精神上的关爱就是关注孩子心理和心情的变化,孩子们遇到思想上的困难,父母用最诚实的方式和他们谈心交流,父母和孩子相处,要讲道理,正确对错黑白要分明。物质上穷养不是说不给孩子买东西,而是让孩子学会理财,勤俭节约,这种品德正是孩子们最缺乏的东西。

宝贝听到妈妈否定的回答,有些失望,姐姐建议:妹妹,你过生日的时候我们给你买。
宝贝生日到了,姐姐不知道买什么,想起妹妹梦寐以求的DREAM LIGHT, 带妹妹一起去买了回来。
妹妹立马抱在怀里爱不释手,晚上和姐姐一起享受那梦幻般的灯光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宁静。
第二天,我拿过来看看,开上灯,宝贝立马批评妈妈:不要把电池用光了。
这小家伙还真爱这宝贝哈。难得的东西最珍惜,宝贝学会了珍惜自己最难得的东西。
自然这个过程也让孩子明白:并非想要就能得到,等待有时候是必须的过程。

在dallor
store,我买了很多生日派对的小玩具和气球,在超市买了蛋糕和一些零食,周五我做了皮萨,邀请几个邻居小朋友过来和宝贝一起吃皮萨,蛋糕,小零食,玩烟花(假的,但看起来真像),听音乐跳舞,让他们疯狂玩乐。等大家都走了,宝贝跑过来说:“妈妈,我今天很快乐,谢谢妈妈,我爱妈妈。”宝贝嘴巴真甜!

周六,我邀请几位中国朋友过来,很久没有聚会了,将就宝贝的生日小聚一下,阿姨叔叔带来了小小礼物和蛋糕,我们又给宝贝过一次生日,虽然阿姨叔叔饭后不吃蛋糕,宝贝和阿姨家的小女儿一起照样吃得津津有味。她们俩几乎没有吃饭,把肚子留给了蛋糕,小孩子的最爱哟。

听说爷爷要来,心里一阵狂喜,问了无数次,爷爷什么时候来哟,其实宝贝对时间没有概念,可心里老惦记着,忍不住要问,可见多么盼望爷爷来。爷爷问她希望买什么,宝贝说她喜欢公主裙,爷爷买来了公主裙,宝贝立刻穿上,晚上睡觉还舍不得脱下,在妈咪的劝说讲道理下勉强换上了睡衣,第二天醒来立马把公主裙拿来让妈咪给她又穿上,早把同一件衣服不能穿两次的规定忘到了九霄云外。妈咪不是守旧之人,为了宝贝的快乐,顺从了宝贝的愿望。

本来叔叔们准备过来,临了改变了计划,宝贝不在乎,她只在乎爷爷,对爷爷有着非比寻常的亲情,看到爷爷就快乐,爬到爷爷膝盖上就不愿意下来,爷爷虽然膝盖不好使,还是喜欢抱着宝贝。

爷爷带来了叔叔们的礼物,爹爹要宝贝打电话表示感谢,宝贝忙着也爷爷玩,匆匆“谢谢”后立马又回到爷爷怀里,和爷爷聊天,还要爷爷给她读书,这小家伙总能找到话题,让爷爷一点不寂寞。

怎么都不会忘记生日蛋糕,刚吃了晚饭,立马又要过生日,爹爹说等会儿,出去散散步,等肚子空出一点好一起吃蛋糕,宝贝和爷爷在家里呆着等我们散步回家,她要在家里陪伴不能多走路的爷爷。我每次看到宝贝那么爱爷爷,我心里很高兴。
不管媳妇和婆婆公公关系融洽还是相互仇视,媳妇千万不能教孩子对爷爷奶奶不好,不要以为这样会伤害爷爷奶奶,其实最受伤害的是媳妇自己和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毕竟孩子们是一张白纸,如何书写,妈咪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把孩子教育成仇视家人的人,以后孩子也会仇视妈咪,因为与人相处哪里有不争吵意见不和的时候呢?

终于盼来了又过生日的时光,这一次宝贝做得非常地道,生日歌,许愿,吹蜡烛。虽然过了三次生日,吃了三次蛋糕,每次照样激动不已,孩子都喜欢过生日,我们小时候却从来没有这种时光,对于两个女儿,我不希望她们也和我一样没有生日的美好记忆,最简单的生日每年都要过,他们可以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这次生日,我们给宝贝买了她喜欢的三张知识性游戏卡,宝贝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习知识,玩中学,学中玩,一举两得。

看着宝贝和爷爷一起聊天,我觉得这就是传统的家庭组成,老小几代人一起,就算是彼此没有什么话题,一样能感觉到温馨。我喜欢大家庭,大家庭不会感到寂寞,有什么烦恼也能找到人倾听,何乐而不为呢?我老了,真希望能够和孩子们一起过,我不会干扰孩子们的生活,只需要她们在眼前晃来晃去则满足了。

我们五个人吃了一大半蛋糕,真是少见。大女儿的建议真不错,全家人都爱吃冰淇淋蛋糕,虽然有点贵,却适用,比普通蛋糕强,普通蛋糕我们大都浅尝即止,大部分扔进了垃圾箱,浪费材料与金钱。




宝贝又长大一岁,妈咪爹爹又老了一岁,看着孩子们成长,父母跟着享受快乐。我从来不赞成“孩子们欠父母恩”的观点,如果说孩子欠父母的话,那么孩子一生下来就成了债务人,这对孩子不公平,不是他们想来到这个世界,而是父母为了生活更有乐趣以及对孩子的爱才有了他们,他们不欠父母任何东西。但父母可以教育孩子怎么去关爱别人,只要孩子学会了这点,他们长大了,无需父母要求,自然会关爱父母。中国“养儿防老”的思想就是自私自利最直接的表白。养孩子不是为了防老,防老就是让孩子一生下来就背负养老的责任,那父母的爱则是有目的的爱,并非无私的爱。如果养孩子是因为怀孕了就要,那孩子就成了性快乐的副产品,对孩子也不公正,养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明白:生养他们是因为我们自己爱孩子。

大女儿不知道怎么关心人,兴许她知道,但过于安静,则不善于表达关爱。小宝贝却很会表达,昨天晚上和爷爷约定八点起床,宝贝还真就八点起了床,叫醒妈咪给爷爷做早餐,然后下楼去叫醒爷爷,宝贝平时可是九点钟才起床,她心里装着的承诺,代表了她的爱心。今天早上爷爷离开的时候,她对爷爷说:“爷爷,开车要小心哟,把全球定位系统打上,这样你就不会迷路,可以走很远了。下次你来我们家,又住宿一晚哟。”宝贝每次送爷爷走,心里总不舍,多么希望爷爷多留几个晚上,我很高兴宝贝对爷爷那么好,我们老了,她也会对我们好。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弟妹,她却教育自己的孩子对婆婆爷爷不好,说一些不应该说的话,把孩子教育成另外一个样子,我不为我父母感到遗憾,倒是为她和弟弟感到遗憾,他们的大女儿已经成了一个自私自利,不懂得关爱他人了的人,不听婆婆管教,一味以为外婆好,否认婆婆的一切,结果回到外婆那里,因为自己懒惰以及一些行为习惯不好,外婆的钱找不到了就怀疑她盗窃了,气得她说讨厌外婆,看到了外婆的钱就在床下也不告诉外婆,然后跑到婆婆家不去外婆家了。我让妈妈教育她:外婆冤枉了她,外婆不对,没有真凭实据胡乱怀疑人,这点可不能学习。但为何外婆会冤枉她呢?还不是因为自己以前未经许可拿过家里的钱,有了一次,自然失去了信任,为此要争取当了好孩子,不然以后就没人相信她了,不要为此仇恨外婆,外婆的误会可以理解,这时候应该给外婆解释,帮外婆一起找钱才是最好的表现。这就是我教育孩子的方式,从来不教育孩子自私自利,老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你,总是有其理由和原因,好好分析判断,这样自己才能不断修正和进步。

又想起了妹妹的儿子,出去打工不回父母家,一个人在外面流浪,也不与父母联系,问他为何?他的理由是:从小父母就不管我,长大了找钱了才来管我,不就是为了我这几分钱吗?这就是父母不关爱孩子的后果。不能说孩子的话不对,也不能说孩子的话全对。我只能说:既然父母不关心你,那你就不能反过来不关心别人,一旦养成了不关心别人的习惯,以后你的孩子也会那么对待你,你会觉得快乐吗?可听起来太苍白,孩子不是缺吃少穿,而是成长中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可见精神上的关爱比物质更重要,只有为了生存的时候,物质才能占第一位,孩子最快乐的童年没有对父母的美好回忆,孩子与父母的代沟将比海深。

我的两个女儿几乎不曾离开过,大女儿离开我也只有断断续续两年时间,就这两年时间,我也觉得和大女儿之间少了一点东西,小宝贝呢,因为有个能干的爹爹,每天她都在妈咪身边,相互陪伴。想起这些,我会情不自禁在心里对大女儿充满了温柔。但不管我多么温柔,孩子们看不见,只有她们长大了才能体会到我心里的这份温柔。

妈妈心里的温柔就是希望孩子们学习好,将来有个好工作,生活更好,养成好习惯,让自己受益终生;孩子们喜欢朋友来家里玩,妈咪从来不拒绝,不管多累,照样会做饭给他们吃;孩子要去参加聚会,妈咪总是同意,开车接送他们,因为妈咪知道,和朋友一起聚会,是孩子们以后美好的回忆之一;孩子喜欢吃的,妈咪都记在心里,虽然不是每天都做孩子们喜欢的菜,逢年过节一定会做;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妈咪也会记住,过节过生日就会给他们买来;最主要的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他们没有做错,妈咪就支持;其次妈咪从来不强迫孩子学习他们不喜欢的业余爱好,妈咪知道童年被父母按时间安排过日子是一种痛苦,童年一辈子只有一次,失去了再以无法重温,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不是吃多好或学习多少门业余爱好,而是与朋友、邻居孩子和父母度过了多少美好时光。

孩子们的生日我喜欢想很多,不过一句话则是希望孩子们快乐成长,长大了能够生活舒舒服服,这就是妈妈最高兴的事情。不希望孩子们生活在太大的压力下,不希望孩子们为了我没有实现的理想去苦苦奋斗,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我不想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们。活了四十几岁,我终于明白孩子和父母的真正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