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习经历(十三)一年感受
(2012-05-23 23:15:33)
标签:
生活社会育儿 |
分类: 美国学校 |
时间真快,如果什么也不做,时间仍然白白浪费了,自己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如果选择做点什么,时间一样过,但至少学了一点东西,有总比没有强。一年学习过来,慢慢适应了学习,难度有,压力有,不过忙碌过后,看到成果,有一种收获感,假日到来,不禁产生狂喜的感觉,反之如果天天呆家里,哪能体会到这种喜悦呢?
幸好我选择四年时间完成所有课程,哪怕是全日制学生也需要三年时间才能修完所有课程,这就是RN麻烦的一面,时间太长,欲快速修完,绝对不行,必须按部就班一个个修。这学期大家都觉得难学的解剖学,我却得了保质保量的A,而文学写作反而只得了个勉勉强强的B,总算一切都很顺利。
周一见了另外一位咨询老师,他一来就介绍自己六十九岁,有八个孙子女,三个儿女,今年九月份退休。他与我们家小宝贝聊天,我却一开口就着急地问那些想问的问题。他让我慢慢来,不要着急,他是那么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口标准英语,和他说话,我说英语也变得流畅清晰起来。他说我年龄不大,最多不超多三十岁,又听得我一阵暗喜,然后我告诉他我已经四十二岁了,他摇头不相信。看来以后我找工作有优势,比较精通两国语言,外加“年轻”,很多老板可能都想雇用我,
原来那位咨询老师是个黑人女性,不是说黑人不好,但是她不怎么样,我一点不喜欢她,我是个新生,对美国学校的一些要求不甚清楚,自然不知道应该问些什么问题,她应该主动告诉我,我不问,她什么都不说。
这次这位咨询老师是个白人老年男性,如此耐心仔细地给我讲解,还告诉一些我根本不知道的事情。比如说他问我居住在哪儿,然后他告诉因为不在学校所在县,我需要每年更新一次居民证,这点在学校网络上没有说明这个要求,我以为搞一次居民证用于证明我居住在纽约州就够了,以后也不需要再证明了,结果要每年更新一次,幸好不是原来那位咨询老师,否则明年我去登记上课的时候才发现需要这东西,事先没有准备好不是更麻烦了吗,不然就多交学费。他还告诉我专业入学考试注意事项于九月份去找某某负责人谈,不需要预约。其他一些课程最好进入专业学习的时候修,因为在专业学习课上要讨论相关的话题,如果早于专业课之前学了,到时候忘记了会影响讨论。
我问他专业入学考试难吗?他安慰我肯定能通过,我学过的课程成绩那么好,对我来说不成问题。他的话给我很大鼓励,让我没有压力,临走我非常感谢他,很真诚地和他握手告别。他给与我非常棒的咨询服务,这才是热爱自己工作的优秀咨询老师,耐心解答学生的所有疑问,甚至把学生没有问的问题也交代清楚,如果我们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他,随便把他的办公室电话给了我,同时还不忘记鼓励学生,这种咨询老师当然应该得到尊重。
基础写作课教授也是一位白人中年男士,非常敬业耐心细致,对学生关爱有加,总是面对面回答我们的问题,每次都给我们自由问问题的时间,非常理解学生的心态,生怕我们不能通过他的基础写作,因为期末考试要求特别严格,一个小时命题写两到三页的论文,还必须得到A才能通过,评改论文的不是教我们的教授,而是学院里派来的任意三位教授,非常正规而要求高。他专门在考试前问我能不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一篇命题论文,由此可想而知他非常细心。
解剖学是一位白人中年男性教授,严格认真,耐心,关爱学生,考试虽然一次比一次紧张,他总是鼓励我们,安慰我们只要看了书就可以通过,一学期的考试,他会去掉两次最低成绩,选取最高成绩,这样我们大多数只要认真读书了,一般来说,通过考试不成问题。他的课程简单明了,每次很早就下课了,大家想回家或者留在学校学习均可,我们都喜欢他。
上学期那位社会学教授也是一位白人老年男士,看似平淡无趣,但是他也严谨而理解学生,每次下课也比较早,不讲任何费话,虽然我不特别喜欢他,还是对他印象不错。
虽然我遇到的教授们不能代表所有教授形象,大家由此可以推断出来,教授好坏确实和人种性别有关系,这与种族性别歧视无关,而是存在的无法改变的客观差异,为此大家在说美国种族歧视的时候,真要多看看普遍性,以及被歧视背后的事实,不要只看到个别情况和表面现象。一句话,有本事的人,不分种族性别,自然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如果没有本事,那无论是什么性别或者种族,毫无疑问,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总的来说,美国是一个比较公正的社会,只有那些没有真本事的人喜欢把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挂在嘴边,用以掩饰自己的失败,美国社会欢迎一切有能力的人,这才是美国的普遍现象,也是我接触到美国学校不同教授的一个感受缩影,以后我学完专业的时候,遇到十多个教授以后,我想我的定论就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