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生活美食杂谈 |
分类: 怪梦日记 |
我今天看到一个博客,博主是个混血儿,从小生活在国际家庭,加上妈妈是亚洲人,家里喜欢吃各种菜肴,这让她喜爱上了饮食文化。亚洲地区中国饮食文化最久远,于是乎对中国菜很感兴趣,想学习怎么做中国家常菜,因此走了很多地方去尝试和学习。这种精神很值得学习,也值得赞扬,但是我个人认为她的方法不会让她学到真正的中国菜做法。
中国家常菜看起来简单,吃起来美味,但是做的工序不一定就简单,中国菜肴讲究刀工火候,就这四个字就可以让你学习一辈子了。那么家常菜呢?就算不讲究刀工,也要讲究火候,不然就不会美味非常了。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能够更快地学会中国菜呢?中国菜种类繁多,不同地区做法不同,各有自己的特色菜。大凡走过中国很多地方的人,如果你懂得烹调的话,你会发现,各种菜肴大同小异,只要你掌握了做家常菜的精髓,无论哪个地方的饭菜,你都可以信手拈来,一看就会,一尝就知道大概的工序和调料,然后自己尝试做几次,就会做出一样美味的佳肴了。
那么怎么能学到中国菜的精髓呢?
首先的首先就是学习做四川重庆菜。不是我有地方主义色彩,也不是我偏爱家乡才这么说,我是说真话。为什么,大家听我慢慢道来。
四川菜有蒸,煮,炒,烤四大方式,每种方式都有非常广泛的原料,就是说很多菜肉都可以用这些方式做出美味家常菜。其次就是调料,四川重庆菜以辣为主,很多人就误会为四川菜就是辣椒做成,其实四川菜可以用各种调料来做成各种麻辣程度不同,甚至清谈得不能再清谈的食物。四川菜是麻辣清谈兼修。
然后是刀工,切菜有道儿,主菜是什么形状,配菜和调料要尽量相配,切丝可以细小如头发,切片可以薄如纸,这就是四川人真正的刀工手艺,还有切雪花形,棱形,方块形,滚刀形等等应有尽有。
调料很重要,四川菜很讲究调料,当然首先是根据量来决定调料多少;其次就是不同蔬菜在同等量的情况下要求的调料也不同,量也不同;不同肉类不同做法,放入的调料也不相同,量更是不一样。比如说我们做的红烧豆腐,就要多放点盐,不然红烧出来味道不到位;清炒白菜,就要少放盐,这样炒出来的白菜才略带甜味;水煮鱼要多放点盐,不然味道也不到位,这样的例子很多。这就是为什么自己用一样的调料,一样的原料,一样的做法,做出来的菜吃起来味道还是有差异的道理。
最后就是火候,什么是火侯,就是烹调的时候时间长短和火的大小掌握。不同菜不同做法,时间多少,火候大小要求也不同,就是相同的菜,不同做法的时候,火候时间与火的大小也不相同,四川菜很讲究火候。这不但需要实践学习,还要体会。
四川菜的凉拌菜也是种类繁多,用料广泛,而且也讲究色香味和营养健康。也有麻辣的,清谈的,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味道各异。
还有就是四川菜也有各种汤的做法,比广州人还多一样,我们那里会做各种菜汤,有的配以各种拌料,满足不同口味,如果你会做四川的肉汤菜汤,那么广州的煲汤就容易学了。
四川菜也有各种馒头面包饼子的做法,尤其是馒头种类繁多。四川菜也有北方人的各种烧烤做法哟。
这就是四川菜的广泛性,兼容了中国南北东西的做法,如果你学会了四川菜,就学会了中国各地菜肴的基本做法。其他地方的菜肴其实就是稍稍变化一下,大同小异,在四川菜的做法上减去一些,或者加上一些,或者减去某些东西,加上他们地方特色的某些东西在里面就成了。所以四川菜是复杂的中国菜,就算是家常菜也一样复杂纷繁,学到了四川菜就学到中国菜的精髓。
一旦学会了四川菜,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一吃就知道调料是什么,调料多少,工序怎么样,火候怎么样,就算是复杂的做法,你也可以猜出大约90%的有关这道菜的烹饪常识,再加上问些关键的问题,马上你就学会做了。
如果你能够学会四川菜,再到北方去精学一下面食做法,以及广州煲汤的特色精髓,那么就学到了几乎全部的中国菜了。就算你没有看到过的菜肴,也没有吃过的菜肴,一旦你知道了菜名,想要自己做不成问题。
有人要问了,那“满汉全席”四川人会做吗?大家请不要误会,我这里说的是做家常菜,不是“国标式”的特色菜。我从来没有吃过满汉全席,就没有发言权了,我想如果一个真正的四川菜烹饪高手,不一定会难住他哟。不然清朝的皇帝也不会感叹四川的佳肴了,在皇帝眼里,四川简直人人都是烹饪高手,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可以做出几道美味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