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孩子爱和自由

(2009-05-24 21:22:16)
标签:

孩子

生活

育儿

教育

分类: 安娜成长

最近朋友推荐我看了一本书,主要是说怎么培养孩子,说孩子从一出生就有自己的人生发展密码,本来可以按照自己的密码发展个性和自我,可是因为我们成年人按照我们想象的方式去干涉而让孩子失去了这种自由发展的机会。。。。。。所以我们给孩子的应该是自由和爱。这里写出来供大家借鉴和交流。

孩子从0到3岁是个性和探索兴趣的培养,4到6岁是知识兴趣及个性的培养,7到12岁是知识,个性,和习惯的培养。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成年人都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干涉着孩子的自由发展,从而扼杀了孩子的很多个性,兴趣甚至良好的习惯的形成。

给孩子爱和自由,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学到自律,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同时也培养孩子的个性,观察,爱好和兴趣。可能很多人不能够完全理解这个意思,给孩子自由和爱,不管教孩子了?对,其实孩子不需要管教,孩子从一出生,他们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善恶美丑的观念,都是后天学来的,只要我们父母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孩子自然就会学到。

比如说孩子3岁前都喜欢把任何东西放在嘴巴里,也喜欢摸东西,实际上不是孩子的坏习惯,是孩子们在感知世界,他们感知世界的唯一方式就是摸和吃。他们的吃不是真正的吃,更不是饿了,而是为了感知这些东西的需要,我们想想,当我们真得让孩子去摸和吃某种东西,时间久了,他们就不吃也不摸那种东西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那种东西(当然啦,危险和有毒的东西远离孩子们,只要孩子没有看到,他们就不会去要这种东西),如果这时候我们干涉了他们,他们就可能反抗,如果反抗无效,他们就放弃了,失去了对这种东西的兴趣,如果成年人这也不要孩子摸,那也不要孩子摸,更不要孩子吃东西(不是食物),那么孩子在久而久之的成年人干涉中就失去了探索事物的兴趣。比如说我们家孩子一岁零两个月的时候喜欢翻看姐姐的衣服,我就让她翻看,确实被她翻得到处都是,非常凌乱,可是几个月后,她就不翻看了,她已经知道了那是衣服,不用再去天天翻看了。现在喜欢翻看姐姐的玩具箱,可她不是对玩具感兴趣,而是对姐姐玩具箱里面的一些真实的东西感兴趣。

为什么孩子在一定时间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因为他们没有私人东西的观念,不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而别人的东西不能够要的观念。如果成年人为此打骂孩子,他们还是不会知道改正,只有当他们发展到有了区分自家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并且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够拿回家的道德观念的时候,他们才能够明白成年人的意思。

为什么孩子有一段时间,不想和任何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因为他们没有分享的概念,不知道什么是分享,所以就不会分享,而是占有,这个时候他们的意识是占有意识。如果我们这时候干涉他们,硬要他们分享,他们会很痛苦难过,会哭闹,这就是孩子的反抗。如果孩子反抗无效,他们以后长大了就有种心结,为了满足这种占有欲,一是不和别人分享任何东西,就算家长命令他们这样做,也是勉为其难,有的还可能盗窃别人的东西来满足这种占有欲。

那么孩子怎么学会控制自己呢?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打骂和教训就能够学到。他们是在爱中学到的自我控制。我家小宝宝,我让她自己自由玩耍,一旦她遇到什么麻烦,比如说爬高了下不来,乱摸东西,被什么东西给划了一下,或想要什么东西却拿不到,她就来叫我,或哭,或给我说,每次她哭的时候我就去问她安慰她,每次她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就去帮助她,每次她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我就问她要什么,久而久之,她就知道了这种关爱。有一次我写博克文章,写到伤心的时候我哭了,她马上就来到我身边,认为她哭的时候,我去安慰了她,所以我也需要安慰,她就抱着我,温柔的叫“妈妈妈妈。。。”只是她还没有学会更多的语言来安慰我而已,过后她特别乖巧,特别安静,不来打扰和麻烦我,直到我高兴起来。

孩子体会到了人们对他们的爱,他们就高兴快乐,也就愿意学大人的样子,去关爱别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关爱的时候的心情,反过来就理解别人需要关爱的心情。还有父母关爱孩子,孩子一定就喜欢父母,渐渐也爱父母,如果父母遇到什么问题,他们就会心疼父母,不愿意看到自己爱和喜欢的人难过,自然就学会了关爱父母,不需要父母告诉他们要关爱父母和别人,要孝敬父母和尊重人,他们自然就会行动起来。

比如说一个小孩子(孩子三岁后就能够明白事理了,这时候就是孩子学会自律,尊重,遵守及道德的时候),她从妈妈那里得到了爱,当妈妈难过的时候,她就想方设法做点什么来让妈妈高兴快乐。这不是讨好,而是孩子想安慰妈妈,表示他的关爱。比如说妈妈因为工作带孩子到办公室去,但孩子不能够自由走动,为此妈妈说:“我有事情要忙,我不能够照顾你,你要好好呆在办公室里,我出去一下就回来,不要到处乱跑,你乱跑了,妈妈找不到你,会着急。”如果孩子从妈妈那里学到了爱心,就会控制自己,不想让妈妈找不到他难过。为此孩子就在一次次的为了爱而自我控制中学到了自律,学到了遵守纪律,同时也日然学到尊重人。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自由,反而是过多的控制和干涉,她才不管妈妈担心不担心呢,为了满足自己受压抑的好奇心,难得有妈妈不在身边控制他的自由,他绝对不会听妈妈的,反而是跑得更快,不是吗?想想我们成年人,如果长期有个人控制你的自由,当那个人有事离开的时候,你是跑呢,还是听那个人的话不走?很明显,我们肯定是逃跑。

小孩子为什么对玩具不感兴趣,或保持兴趣不会长久?实际上他们喜欢真实的东西,在我们眼里觉得小孩子的世界不会是真实的,玩具是孩子最好的培养兴趣和智力的东西,这就错了,孩子每天最喜欢探索的是真实的东西,就是真实的世界,不信我们观察一下孩子,为什么他们对大人的东西往往那么想得到,并且想玩耍一下呢?他们对周围的真实的东西总是那么孜孜不倦感兴趣呢?他们是想探索真实的世界,在这种对真实事物的探索中发展自己,增长自己的认知能力,我们告诉他们也没有用,要他们自己去感受到才能够认识和理解。比如当孩子喜欢电话的时候,是因为他们看到大人常常使用,于是就想认识一下,为此父母就给孩子购买一个玩具电话来哄他们,可是我们却发现,无论这个玩具电话多么高级多么逼真,他们最多感兴趣一天或几天,最后注意力还是回到我们使用的真正的电话上来,仍然老是要我们手中真正的电话玩耍,把玩具电话扔到一边,根本不理睬。所以我们要尽量提供孩子们真实的东西,而不是假的玩具,就算损失一点钱,也让他们完成自己对真实东西的兴趣追求。


为什么孩子在一定时间,吃东西老是要吃整块的,这是他们在追求完美。这时候我们大人认为那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够吃那么大一块东西,为了不浪费,就给孩子半块,有的孩子就不服气,马上把大人给的半块食物给扔了,发起脾气来。如果大人马上给他们换成整块的,他们马上就不闹了,并高兴起来。如果大人说“孩子,你吃不了那么多,如果吃不完,扔了可惜了,这是浪费。”可是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浪费和节约,如果大人见孩子不听从,反而哭闹,有的大人就忽视,有的大人就打骂孩子,结果都不对,孩子会失去对完美的追求,那么以后在成长中就可能不再要求完美,在人生中作任何事情都可能会半途而废,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有头无尾,任何事情都可能不会成功。如果我们明白了孩子的这种心理,我们就不会误解孩子,更不会干涉孩子,而是马上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东西,那么孩子的这种个性就不会被我们给压抑或毁灭。为此我们父母是宁愿浪费一点东西呢,还是教育孩子节约,我想我们都知道得失的轻重了。

三岁后孩子大都上学,很多孩子开始不想上学,大都是因为他们对陌生环境害怕,其实就是三岁前,我们没有培养孩子对陌生环境很快适应的能力。如果三岁前孩子做什么事情,大人都害怕他们受伤害,把他们保护特别好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去接触各种陌生的人和物的话,那么孩子就很害怕他们不熟悉的东西和事物,这种孩子要花费更多时间来熟悉和习惯学校。如果孩子根本就不喜欢上学的话,那更是三岁前大人的问题了,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玩笔,大人却害怕孩子在玩笔的时候伤到孩子,拒绝孩子玩耍,当孩子对写写画画感兴趣,大人却怕孩子到处乱写乱画而拒绝给孩子笔和纸,那么大人就压抑和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探索和兴趣,有的孩子就反而对学习产生一种畏惧感。也许成人们会说,那么小的孩子,知道些什么哟?还不是乱画,有什么意义?真是大错而特错了。当然孩子三岁前,你告诉他们什么,他们一般都不会遵守,总是我行我素,就让他们我行我素去,乱写乱画,我们就尽量给他们能够擦掉的笔来写,实在没有,就让他们乱画乱写去,等到孩子明白不能够到处乱写乱画的时候,重新刷一下墙壁,和让孩子失去对纸笔的兴趣,乃至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来比,有什么大不了的关系呢?

我这里只是大约说一下,给父母一个交流的谈话内容。希望大家大胆交流,为我们的下一代提供一个可行性的健康成长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忙碌感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