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识不等于有社会知识
(2008-12-13 08:14:03)
标签:
美国生活社会闲谈杂谈 |
分类: 中国生活与社会 |
我认识很多人,他们都是有知识的一群,按理说他们是聪明人,如果不聪明,怎么能够学那么多的知识,怎么能够考上大学,甚至读研究生,博士生呢?他们是知识丰富的一群,但不代表他们都有丰富的社会知识,相反他们是有点傻的那种,不然中国人也不把读书人说成是“书呆子”了。
为什么呢?因为书本上的知识没有教他们社会知识,一个人的睿智来源于书本知识的丰富多彩和社会知识经验的丰富性,这二者结合才能够睿智。
我认识一个女士,她很有知识,可是每次和她谈话的时候,一旦说到社会问题,几乎都找不到话题和她聊。也许聊些家庭知识和书本知识,比较适合吧。
上次我到他们家,和他们父母聊天,我们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当时还不严重,才第一次显现出来,我说美国经济危机很严重,银行要倒闭,很多公司要关门,她冷不丁的接上一句:“哪里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哟,不可能!”一副不屑的口气,我马上就闭上嘴巴不说了,觉得说下去可能会让别人不痛快。
今天我又去看她的父母,她父母实际上是一对很好的老人,他们对人很热情,我这个人也尊重老人,他们明天就要离开,这就是我去看他们的原因,祝他们一路顺风。
我们聊家常,我说我家弟弟对我父母好多了,因为他现在有儿又有女了,自己养孩子就知道要对父母孝顺这个道理了。我对他们没有少批评,中国是家庭养老,和美国有点不一样,我们都希望下一代对我们好。
老人问我美国的孩子上了十八岁,是不是父母都不管了?我说大都如此,上大学自己拿奖学金,如果拿不到,父母大都不给钱上大学,自己要上,向银行贷款,有的还给父母借钱上大学呢。
他们又问有钱人呢?我说不知道,可能父母会给他们上大学吧,因为上私立学校的大都是有钱人家庭,不过中国父母就不一样了,大都想把孩子送私立学校,孩子上大学,更是倾其所有送孩子去。因为我们的传统不一样,上学是唯一的出路嘛。
老人的媳妇听了又是“嘿嘿”地从鼻子里哼两声,然后说:“不对,他们也送孩子上大学,甚至还从小就送去上私立学校呢。”
我说:“那我认识的白人,及我老公认识的白人中产家庭,可能都是穷的那种了,因为他们都没有拿钱送孩子上大学,更别说上私立学校了,那绝对不会少于送小孩上幼儿园的钱。大哥家也是穷的那种了,他大女儿上大学是她自己拿奖学金上的,儿子拿不到就没有上大学。”
她还是“嘿嘿”两声说:“NOT TRUE。”
我又说:“现在你们楼里某人的孩子上幼儿园,她说她女儿那个幼儿园相当一部分孩子都上不起幼儿园了,我侄女在私立学校教书,她说私立学校很多孩子退学了,可能老师面临裁员。”
她说:“美国经济差了三。”我听了心里觉得好笑,两三个月前,我说美国经济不好,她也说“NOT TURE”,现在自己也说美国经济不好了。
不知道她在家里都看些什么新闻报道,看些什么东西,社会发生的变化根本不知道,只有等到发生了,才知道。也不知道她从哪里知道美国中产大都送孩子上私立学校?
我遇到好几个很有知识的女性都是那样,说到美国的工资,他们都认为好高好高,说到美国的经济,他们都认为美国是头号国家,经济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说到美国的政府,总是最好的感觉。。。。。。我真不知道他们都读些什么书哟?社会知识几乎等于零,可是他们不那么认为。他们都没有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一旦仔细想想,马上就可以得到答案。
还有我认识的在中国的女性,他们也是很有知识的一群,可是他们居然不了解西方人,在谈到西方男人的时候,他们的印象居然是:野蛮,多毛,怪异,性虐待,只管自己,钱嘛AA制,喜欢找女人玩等。。。。。。我的天呀,他们完全停留在一个片面的观点看西方男人,当我告诉他们大都数西方男人的特点的时候,他们都惊讶得有些不相信。最后我只好说:“你们得把他们看成人来认识,和我们中国男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有,那就是文化背景不同而不同,生理和本性都差不多一样。”
看来读书要读杂书,读书要读活书。。。。。不然就成了书呆子,对社会的洞察力几乎等于零,我还是很欣赏犹太人,他们喜欢读书,但不是死读书,而是和社会联系在一起,所以他们无论到哪里都成为“耀眼”的一群!!!其次就是白人,他们聪明的不多,可是真正聪明的那部分一定是社会的精英和脊梁!!!中国人也很聪明,可我们吃亏在于死读书,就是那种“万班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思想愚弄着无数读书人!
我们剩下的是两种人:一种是只会读书的人,一种是只会迎合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到现在仍然缺少真正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都丰富的高级人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