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一年,外婆和丈夫用箩筐挑着三岁的大女儿进了重庆城, 一贫如洗的一家人在重庆从此长住下来.
当时重庆城有一首歌谣:"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喝的是两江水(嘉陵江和长江),认钱不认人".
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无情,可是在那样动乱的年代,连亲人,家人都顾不了的年代,谁还会顾及左邻右舍和朋友呢?
后来华带着女儿到有钱人家当佣人,混口饭吃,本来以为可以勉强过下去的日子,没想到丈夫把自己给卖了,这还有天理吗?可是女人到哪里去说天里呢?华只要和第二任丈夫过日子。华每天起早摸黑地经营打理着饭馆。她是一个很能干精明的女人,只可惜生在那样的年代,没有文化,没有人权,没有人格的尊重。华很善于说话,对饭馆的客人专挑好听的讲,把个客人哄得快乐,来的次数就多了,因此华把个饭馆经营得有声有色,家里的情况好转了许多,一家人衣食无忧,大女儿幼小的心里哪里知道娘的辛酸,她一天快乐的生活着,跳来跳去,她很喜欢这个爹爹,这个爹爹给了她关怀,华看到大女儿喜欢仁大哥,就把大女儿改作姓仁,珍长大后都很喜欢这个爹爹,很感激这个爹爹给了她一个家,一个有艺穿有饭吃的家,她尊重这个爹爹多过自己的娘,可是她哪里知道这是娘卖身换来的“幸福”,现在美好的生活也是娘辛苦打理来的,娘坚持把她带在身边,从来没有离开过娘,也没有把她小抱媳妇出去受别人的虐待,直到她长大成人才嫁了出去,就是因为娘过去是小抱媳妇,直到小抱媳妇是多么的苦,多么的难受,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去过那样的生活,以至于被丈夫给卖了换银子,就是珍婚后,这个她一直看不起的娘还给她解决了很多难题,她应该感激自己的娘,可后来她就是不理解这个苦心的娘,对娘不忠不孝,这是后话。
全家人依靠着小小的饭馆度日,在将近十年期间,外婆生了七八个儿子,可以都先后生病死掉了,在那样的年代,中国人把儿子看成是传宗接代的种,没有儿子就意味着没有子嗣,这无疑给她极大的心里伤害,让她伤心不已,痛苦不堪,这个阴影伴随她一生,这是她一生的遗憾和痛苦。
其中一个儿子,聪明可爱,在四五岁就能够学唱很多民间的歌谣,记忆力惊人,一旦他听过的,看过的,一定不忘,华非常喜欢他,
是那种"捏在手心里怕丢了,放在嘴里怕化了"般的爱,可是上帝并没有给他们恩惠,同样带走了这个可爱的儿子。
这件事给她前所未有的打击,伤心了一两年,在儿子死后两年多,华又生了一个儿子,可是由于长期以来心中的痛苦难消,再加上产褥后的虚弱,她病了,得了"伤寒病",她病得很重,很重,家里人想尽了办法,也没有治愈外婆的病。
在快满月的时候,外婆"病死"了,家里人把她的"尸体"停放了三天三夜,大女儿披麻戴孝跪在那里痛苦,家里人正准备把她送到地里去埋的时候,她醒来了,把个客人吓得半死,人们揭开棺材一看,是华醒来了,正在呻呤,人们赶快把她从棺材中抬出来,渐渐地外婆奇迹般的病愈了,后来华说,那是上天在可怜她,觉得她还没有享受美好生活,怎么能够就死了呢,受了那么多苦,应该活着等待好生活。
外婆苏醒后告诉亲人和朋友,她好象做梦一般,又好象是真的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死了,她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去拜访亲戚朋友,她看到她的亲人朋友,可是他们都是死去的人,她知道他们死了,感到很奇怪,怎么自己来到了死去亲人的家中?
他们都不欢迎她,好象她是敌人似的,既不邀请她进屋坐坐,更不给她好脸色,一个个都骂她,说她还有心情出来到处走,家里的人都惦记她很久了.
然后把外婆赶出院子,告诉她马上回家。外婆觉得这些亲戚好奇怪,那么多年没见了,对她是那么的冷漠,一见面就指责她,她很生气,又到朋友家去,可是朋友还是一样,都不给她好脸色,她觉得她走了几天几夜,很累很累,就是找不到一家亲人或朋友让她歇息的地方,她不得不往回走,心里想着:东好,西好,还是家里最好。
她走呀走,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走到重庆朝天门,一步一步的踏着石级向家里走去,可是石级太长,她累得实在不行了,一下瘫坐在石级上,发出一声叹息,没料到,这一声叹息,让她从"死亡"中苏醒过来,看着大女儿哭成泪人儿,看着那么多朋友亲人在给她送行,才知道自己原来"死"了,他们告诉她,她已经"死"了三天三夜了,因为老是胸口有一点微热,似乎有一口气悠着,所以家人没有把她给安葬,想等着她落气,可是几天后,手脚都冰凉了正要抬出去埋了,没想到醒来了。
全家人看着外婆苏醒过来,从死亡中捡回了一条命,既高兴有惊异. 难道人死了真的有灵魂?
外婆却深信不疑,从此外婆信起了佛教,说她的儿子都死了,是她命里无儿,她没办法养大儿子,是上天的安排,是她前生犯了错,今生上天惩罚她,她要做好事来脱罪,从此她真的做起了好事.
不过她的这种观点却缓解了她心中多年来失去儿子们的痛苦,她变得坚强多了,变得"心安"起来,人也快乐多了,这就是"心结"吧,心结没了,人就轻松起来,这就是我们说的"无欲,无求,无痛苦"的境界吧.
外婆一共生了九个儿子,只有最后一个活了下来,可是就这个活着的儿子(就是我现在的舅舅),在他三四岁的时候被奶娘给偷走了,直到八十年代,中国兴起寻找失去亲人之风,我爸爸根据外婆零零星星的回忆和线索帮外婆找到了多年失散的儿子,才圆了外婆的儿子梦。后来外婆还很感激那个奶娘,说要不是奶娘当年偷走了她儿子,也许她还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儿子呢,她还是相信命运.
这些都是后话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