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雅琦漕运码头袁炜娱乐 |
分类: 我的工作日志 |
公祭毕,请神登肩舆(由人左侧怀捧),乐班前导,仓场侍郎率众恭送至卧虎桥,乐班引神回祠(天后宫后院,石坝衙门东跨院)。民祭开始,蹲踞的狮子在钹鼓、鞭炮声中翩跹起舞。雄狮追逐乡球在坝上下翻滚,母狮带领小狮过坝、戏水。狮群边舞边东移至运河边石坝楼。狮群下坝未毕,由专业脚行扛夫组成的“双石会”急速登场,单臂举石锁、仰卧蹬磨盘、叠罗汉、耍石墩,演至高潮时,由一彪形大汉双肩两腋各扛夹一袋粮食。大汉负重七袋,重超千斤,可称神力。民间传说有神附体,故有坝神之说。双石会表演同时,坝下有“大头和尚度柳翠”的表演。演出时只舞不唱。表演和尚的头戴硕大的纸糊头具,满遮头部,只在口、眼部留三个洞。小伙子扮演风尘女子的柳翠与和尚对舞,渐有众和尚加入,形成群舞。演至高潮时,着明服饰的巡坝戏登场。官员纱帽圆领,随从青衣小帽,皆戴着纸糊面具。官员边在石坝上巡视边说,跟随人员恭谨唯唯而听。据说这是效当年吴仲治理通惠河故事。官员是经纪人头面人扮装,跟随人员则是石、土两坝书吏。说的内容是坝某处应修,河某段应浚,也是借祭祀演戏之机向官衙建议吧。巡完石坝再去土坝,巡坝队伍前有锣和长号开道,随之有伞、扇、回避、肃静、官衔牌,官员乘肩舆居中,后有数排官兵,气势威严,煞有介事。经掣斛厅(今通济桥西南小公园),石坝楼(城东北隅,今纸箱厂一带),南行至土坝(今三中东门南),在防御外河水的土坝上巡查一番,再向南行到坝口黄亭子(今江米店东河边)巡查,然后返回,由南小门进入东门瓮城卸妆,执事仪仗交回西街杠房。紧随巡坝之后的有亦舞亦唱的“莲花落”、“太平调”、“打花棍”、“地秧歌”、“小车会”、“跑驴”夹杂其间,“高跷会”最后督队。在空旷地方有“五虎棍”、“少林拳”、“耍叉”等种种表演。“茶水老会”或在路边,或穿夹于各花会中施舍茶水。“进香老会”在巡坝队伍前后,忙碌着向沿河八座神庙进香。头年流寓通州的河南、安徽人也挤进人群,表演“河南坠子”、“凤阳花鼓”……自里河石坝到外河沿,南到坝口,挤满了男女老幼,观看表演的人群如墙如堵……祭坝后,官员们集于石英钟坝衙门公宴。经纪人等去城内各饭馆,酒楼吃喝,好野味的人则去运河边饭棚子吃刚出水的烧鲇鱼,也有人去里河沿饭摊就着刚出炉的烧饼喝鲜鲫汤,图方便便宜的人则在北门口吃小吃。——漕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