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94.pp.sohu.com/images/blog/2006/9/23/20/7/10e6e094708.jpg
祖母芭蕉扇里的故事(9)---白耳狼
上文书讲到,胡为临时变卦,留下银两,愿意放走施义和王恩,但却要留下荷依为人质,想继续敲诈李翰林。而且这次胃口更大,白银一万两。咱们得说句公道话,胡为虽为草寇,但也是穷苦人出身。那年月,朝廷腐败,奸佞当道,官僚贪婪,民不聊生,老百姓为生存不是卖儿卖女,就是打家劫舍相互残杀。像胡为这样啸聚山林为王者那可是海了去了。雅琦这部小说,既无年也无代,为何?就是想给读者一个相象空间。要说历史不论哪个朝代,一开始都是官府为政清廉,百姓安居乐业。像汉代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长歌”,大清的“康乾盛世”等等,都为后人称道。然而,历史的悲剧就在于,当权者一旦坐稳了江山,就不把百姓当人看待了。他们张开贪得无厌的血口大嘴,毫无节制地吞噬着民脂民膏。于是历史上便出现了像魏忠贤、和绅这样一些富可敌国的大贪官。尽管这些人最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然而趋之若鹜者不乏其人。唉呀,雅琦今晚喝了两杯小酒,一激动,跑题了。
咱们还是接着讲咱们的故事吧。胡为本来没有扣留荷依的想法,可是他手下有一位阴险毒辣又好大喜功的人物,这个人就是胡为的师爷。此人姓白,本名叫白来喜,出身在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读过几年私塾,心中有点笔墨。可是他却是一位浪荡公子,老父亲给他留下一笔不小的家业,竟被他几年光景败祸的一干二净。有钱时游手好闲惯了,穷困时又不愿意下苦力,于是,他开始琢磨起易经来了,学了点皮毛之后,挂牌当起了算卦先生。时间长了,人们都叫他“白大仙”,反倒把他的本名给淡忘了。白来喜并不在乎,人无外号不扬名,马无夜草不长膘。他乐得人们叫他“大仙”呢。
说来这白大仙与胡为搭伙纯属荒唐。有一年,白大仙日出夜归不巧被胡为手下绑了票,胡为一看他是个穷酸算卦的,本已打算把他放了,可是这白来喜却提出不走了。你道为何?因为白来喜看到胡为一伙人整天打家劫舍,日子过的自由自在,比自己东跑西颠骗那几个小钱舒坦的多。他见胡为他们打打杀杀全凭撞大运,于是觉得自己大展才华的机会来了。便向胡为献了一计。胡为一听,高兴的差点没背过气去。原来白来喜---我们还是叫他白大仙吧。这白大仙有一个本家叔叔,勤俭持家,颇有资财。白大仙落魄后曾向这本家借过钱,开始人家还接济接济,时间一长,人家就烦了,因此亲情逐渐疏远。这白大仙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借钱不给就怀恨在心。与胡为这般结识后,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对胡为道:“我那叔父家大业大,金银一定不少。可是如果强取,深宅大院,家丁又多,恐难得手。不如我设法潜回,趁夜打开大门,咱们来个里应外合,必然大功告成。”胡为一听,当然举双手赞成。
于是,白大仙借故来到叔父家,许久不见,他叔父顾念亲情,晚上还陪他喝了几杯。谁料到这白大仙竟然是个丧尽天良的家贼。夜里他偷来大门钥匙,打开正门,放胡为一伙进来。不料他的行径被他叔父无意撞见,他竟拔剑刺杀了他的叔父。为了免除后患,他还鼓动胡为一伙结果了他叔父全家老少几十口子人的性命,搬走值钱的东西后,一把火将他叔父的大院化为灰烬。这就是胡为的师爷白大仙的品行。
话入正题,当天晚上,胡为与施义、王恩、荷依酒足饭饱之后,这白大仙便动开了脑筋:“不能这样便宜了李家。”于是便给胡为出了扣留荷依的毒计。
胡为开始还有点犹豫,可一想到荷依可爱的小样,他一点不动心那是假的。不过这还不是主要原因。胡为这样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几个月前突然来了几百弟兄投奔他,增加了山寨的负担,如今粮草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当口,如果不马上解决粮食问题,山寨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话分两头,胡为的话很快传出,李翰林的管家裴炎一听:“什么?一万两白银?”裴炎只能吃惊,但做不了主。可是顾忌到荷依的安全,又不敢一口回绝。于是对胡为手下人道:“我们老爷马上就到,有事好商量。”
这边裴炎在周旋,等待李翰林亲自到来。胡为那边,施义一听胡为说要留荷依做人质,上前就要与胡为厮打。那哪成啊,一把被胡为推倒。施义挣扎着站了起来:“大王,你放了小姐,让我给你当牛做马都行。”胡为一听笑了:“你给我擦屁股我都不稀罕。你倒是挺会怜香惜玉的,行,我给你一个机会,”说着,胡为从手下人手里夺过一把刀,扔到施义面前:“先砍掉你一只手,老子看看你的胆识!”
施义哪里经过这阵势,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他看看王恩,王恩毫无反应,他又看看荷依,荷依也在看他,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砍呀!砍呀!”胡为和手下起着哄。施义一咬呀,毅然举起了刀。
就在施义欲落刀断手的时候,荷依大吼一声:“慢!”施义一愣。荷依接着道:“你砍掉自己的手有什么用?我决定嫁给这位山大王了!”荷依的一席话,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