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94.pp.sohu.com/images/blog/2006/9/23/20/7/10e6e094708.jpg 祖母芭蕉扇里的故事---白耳狼(5)
(我的祖父祖母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们一生洁身自好,烟酒不沾,均高寿谢世。他们也没读过书,但却是口述故事的能手。尤其是我的祖母,每每吃完晚饭,芭蕉扇一扇,便问我:“昨天的故事记住没?记住了奶奶给你讲新的。”就这样,我从祖母的芭蕉扇里听到过数不清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都模糊不清了,但有些却记忆犹新,历历在耳。从今天起就把记住的故事写下来,博大家一乐。〕
-----------
书接上文。且说这施义、王恩折腾了一夜大半天,已经是人困马乏,好不容易把船划到李家屯,在浅滩处上了岸,正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弄点东西填饱肚子,谁知竟被一伙手持棍棒的壮汉不由分说捆绑起来,推推搡搡进了一座大院。这院子可不是普通的民宅,光院落就有三五亩地大小。大院周围土坯打墙,少说也有两丈多高。院子里更是楼亭朱阁,雕梁画栋,错落有致。不用说是个大户人家。几名壮汉把施义、王恩推搡到后院一处偏僻的房舍下,把门打开,将两人推入,而后“咣”的一下关门上锁走人了。屋里黑暗无光,施义、王恩已经疲惫到了极点,只好坐下。施义迷迷瞪瞪正要打盹,被王恩推醒:“施义,求你一件事,你一定得答应我。”施义问何事?王恩道:“看架式,这大院保不准是李员外李翰林家的府第。如果那样,咱们两个可就倒了大霉了。”施义问为什么?王恩便一五一十地将父亲王典与李翰林在朝为官时的过结说给施义听。完了王恩道:“你无论如何不能泄漏我是王典的儿子。”施义道:“那我说你是谁家的孩子呀?”王恩说:“就说是咱们屯讨饭的王瘸子的儿子吧,反正他们肯定都死了。只要你不说,就没事。”施义想想,便点头答应。说着话,两个人渐渐沉睡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门被打开。施义赶紧推醒王恩,两个人警觉地盯着门口。“出来吧,我们老爷有请。”一个仆人模样的人道。施义、王恩也不敢说什么,跟着来人进入一个大堂。只见堂上端坐着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略微发福,但红光满面,两眼炯炯有神。“怎么不松绑?”那堂上的男人道。语气里透着不容质疑的威严。“回老爷,这两个小子不太老实,小的是怕惊吓了老爷,所以才---”没等那仆人模样的人把话说完,那被呼作老爷的人厉声道:“还罗嗦,快松绑!”接下来,那老爷又叫下人给施义、王恩赐座。
施义、王恩惊魂不定地刚刚坐下,突然从门外闯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风风火火地进得门来,嘴里像倒豆子似的说道:“快让我看看刚刚抓来的两个毛贼长的啥模样?”施义、王恩,包括那位老爷都把目光集中在了这女孩子身上。只见她衣着华丽,体态娉婷,面似桃花,双目如水,声音似银铃,走路像飞燕,三下两下来到那位老爷面前。那老爷对女孩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后把脸转向施义、王恩道:“两位因何私闯本屯?”王恩和施义你一言我一语,便把昨晚王家屯发洪水逃难的事情详详细细说了一遍。那老爷听后突然问道:“你们可知道一个叫王典的一家如何了?”
那老爷一提到王典两个字,把王恩吓的一哆嗦。他赶紧回答:“都被淹死了!”只见那老爷沉默了片刻,叹了一口气道:“实在可惜!实在可惜!两位不介意的话,先在本宅用饭,而后派人送你们回去。”没等老爷话说完,那小姑娘高声叫道:“爹,您没听他们说,他们的屯子已经被洪水淹没了吗?您现在就送他们回去,不是往绝路上送吗?”那老爷道:“女儿说的不无道理,可不知这两位小公子意下如何呀?”施义道:“我们现在无路可走,还请老爷看在邻屯的情份上,先收留我们。我是打柴出身,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得。”那老爷道:“不知那位小公子是何想法?”王恩原本不打算在此停留,可眼下也无更好的去处,再说施义已然愿意暂时留下,他也就顺水推舟道:“小子也愿意留下听老爷使唤。”那老爷道:“既然两位主动留下,老夫更不会落井投石。不过老夫家大业大,人守一责,你们在我这里也不能潦倒无事,免的别人说闲话。既然你们都是打柴出身,那就屈就伙房帮闲吧。”说着吩咐下人带施义、王恩先去吃饭。
客官,要说真是无巧不成书。这深宅大院的主人还真让王恩给猜对了,不是别人,正是王恩的父亲王典的冤家对头李翰林家。现在王恩和施义不得已委身李家,做了伙夫,主要是负责上山打柴。李翰林没有儿子,家中就这么一个千金宝贝,名叫荷依。这荷依不仅天生羞花避月之貌,且聪慧绝伦。李翰林因为没有儿子,于是便把荷依当男孩子一样精心培育。被罢官后,回到李家屯也不忘给荷依请了私塾老师。这老师是个文武全才的大居士,也特别喜欢聪明伶俐的荷依,几年下来,荷依是琴棋书画无所不学,四书五经无所不晓,还练就了一身武功。荷依自己也发誓要文做李清照,武学花木兰。李翰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聊补无子之憾。
再说施义与王恩,日出而做,日落而归。由于他们两人与荷依年龄相仿,又正值青春年少,闲暇时常常凑在一处玩耍。李翰林开始还很戒备,架不住女儿扯娇撒泼,看到女儿快乐的像百灵鸟似的,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女儿去了。
一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这天清早,施义和王恩正手拿砍刀绳索往山上走,突然在前面树林里跳出一个蒙面大盗,手中握着一把剑,高声叫道:“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打此处过,留下买路财!”施义、王恩身无分文,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