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是个温柔的陷阱(11)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挣脱了情感的羁绊,我决心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然而,随着课程的不断加深,我发现自己就像一个蹩脚的长跑运动员,与同学们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涉及文学、哲学、美学等课程,老师在台上辛辛苦苦讲座,而我在台下压根没听明白。这绝对不是老师讲的不好,而是我自己的文化根基太差。有一次哲学课,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听后笑得前仰后合,我却像外星人一样没听出个所以然来。
家中无粮,心里发慌。我当时对这句话可以说是有彻骨的理解。学,一定要学。我买来一套《红楼梦》,像模像样地打开,认真地读起来。读着读着便失去了兴致。为什么?不用说里面的诗词歌赋、成语典故,就是现在看来许多常用字,都是我当时沉默的对手。此时的我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刻苦,只是我的基础太差,缺乏应有的信心。就在我进退两难之际,教授声乐理论的包老师为我指点迷津。于是,我像一个小学生,开始了读书之旅。
包老师教授我的读书方法很简单,但却十分有效。第一步是消灭生字,只要我不认识或把握不准的字词句章,一律查阅字典词典,结合书中情节仔细阅读。为了便于阅读,相同的书,我会买三本,把其中的两本一页一页彻底拆开,再按页码把它们贴在一张张空白纸上。这样既便于携带,又便于把不易记忆的字词注释填写在白纸的空处。时间充裕,每天可以读十几页,忙时读一两页。等把拆开的一部书全部读完后,便进行第二步:重新阅读那本完整的书。
方法虽然笨了点,但是比较适合我。就这样,我先后阅读了曹雪芹的《红楼梦》、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近百部中外名著。随着书看的多了,生字在我面前少了,阅读的速度也快了起来。现在看书虽然不用拆开一页一页看了,但是我依然保持着往书上注释生字的习惯。我们的祖先教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是这箴言的受益者,因此我会牢牢铭记在心,活到老,学到老。
没有知识的美丽是苍白的,投机取得的成功是短命的。不论是搞艺术还是做学问,都应该脚踏实地,打牢根基,一步一步向前进……(内容小结)
http://img93.pp.sohu.com/images/blog/2006/7/12/14/29/10cf34e33c1.jpg
上面是我阅读《红楼梦》时填写的注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