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评有感

(2008-07-26 17:05:25)
标签:

爱在中国行

电影

影评

文化

分类: 影评

今天有幸聆听了周黎明老师关于中外影评差异的讲座,受益匪浅。

 

和很多朋友一样,我也喜欢写一些影评,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只能算是延续写作的习惯吧。

 

影评是什么,一篇在电影学院内部发表的电影论文,一篇在报纸杂志发表的电影评论,甚至是某网站电影新闻的网民评论……长达数万字的学院派影评虽然权威或许永远无法跨出学校的范围,大众影评虽然传播很广但却地位不高,而网民的评论则属于自娱自乐。

 

周老师谈到了影评最基本的两个条件,第一是必须看过电影,第二是必须有自己的观点。随着网络和盗版的推动,看过电影似乎已经不是障碍,但深究到底看到什么程度,只有每个人知道;而对于自己的观点,在国内似乎已经等同于给电影纠错、骂街,尤其大片更难逃此劫。当然电影公司更希望看到一百万人写影评去骂,而不是只有10个人去称号。《赤壁》公映后,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质疑,是骂声一片,但不妨碍他成为最卖座的华语片,发行方和放映方不会因为口碑而沮丧,但绝对会因为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落入腰包而笑得何不拢嘴。

 

周老师坦言影评人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过高,他们只是整个电影行业的最末端。其实在国内,并没有正式而健全影评制度,更多的电影公司邀请一些业内人士通过观影来发表影评,但观影的背后是好吃好喝好招待,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影评能有多少可信性呢?当然,影评都是主观的,一部真正的旷世之作的确需要赞美,一部彻头彻底的烂片则需要批判,但实际上能有多少影评能够如此呢……

 

很多时候,一部电影的好坏之分可能只有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是好片,否则就是烂片,这个过程就是影评人解读电影的过程。大部分影评人可能没有条件去接触导演、编剧,但他们会有另辟蹊径的见解,也许并不是创造电影人的初衷,但可能同样正确甚至是更加适合电影的解读。

 

我会继续写我的影评,我也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影评家,我更希望中国电影能够健康的发展壮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系统惊魂
后一篇:影后姨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