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莎士比亚和他的“黑暗夫人”,以及一首伤痛的情诗

(2015-03-04 22:44:03)
标签:

佛学

 

作家看上去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我们忍不住要把他们的作品和他们本人联系起来,却往往发现二者简直毫不相干。索福克勒斯写出了史上最伤痛的悲剧之一《俄狄浦斯王》,但他本人的一生成功得让人嫉妒;简•奥斯汀一辈子没嫁人,但看她的小说整个儿一婚恋专家。柏拉图曾借苏格拉底之口嘲讽最伟大的诗人荷马:“他说起政治满腹良方,但可曾治理过哪个城邦?”

 

但我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作家们只是善于把它们呈现出来而已。写出过《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利奥佩特拉》、《特洛伊罗斯与克里希达》的莎士比亚,怎么看也该是一位情圣了,但除了那位在家乡独守空房几十年的莎士比亚夫人之外,还真没听说他和哪位女人有干——倒是和一位据说很英俊的贵族骚桑普顿伯爵有些传闻。但学者们不肯接受一位伟大的情歌吟唱者的贞操,因此他们替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发现了一位女主角。

 

如果说莎士比亚的爱情剧各有自己的女主,那么他的一百五十六首十四行诗则有同一个女人的影子反复出现:莎士比亚称之为“Dark Lady”。这个称呼很容易产生歧义:有的人译成“黑肤女郎”,这是合理的;我把她译成“黑暗夫人”,也是合理的;但意思完全不同。“黑暗夫人”应该是不为人知的、具有统治力的、不可捉摸的形象。我想莎士比亚的“黑暗夫人”就是如此。

 

根据某种我愿意相信的说法,黑暗夫人是一位贵妇,美貌而身材瘦小且体弱多病(这可能就是下面那首诗中“瘦弱的背影”的来历),但她似乎有着某种难以言表的女性魅力,并深深吸引着莎士比亚。当莎士比亚刚从景色如画的安静的爱汶河畔的斯特拉福德镇家乡来到伦敦的时候,还是一个逗人喜爱的俏皮小伙子,他在一个未知的机会见到了比他年长25岁的黑暗夫人,然后无可遏制地爱上了她——我们知道,二十来岁正是一个喜欢年长女人的年龄,正如从另一方面讲,四十多岁的人也容易对小威廉的那个年龄动情。看上去这是个双方各取所需的好般配,但如果不是闹着玩儿而是动了真情的话,这种年龄差距就使事情变得很悲催了。

 

虽然我们不知道黑暗夫人的姓名、背景,但既是贵妇,自然已经婚配且丈夫地位高贵,而且更为致命的是,种种迹象表明,这位幸运的丈夫当时还健在。我们知道,还要再过一百年,伟大的法国大革命才会带给不幸的人们可以离婚的福祉,所以黑暗夫人除了谋杀亲夫,是无法摆脱自己的婚姻了。而莎士比亚据说在18岁就懵懵懂懂地结了婚,不知道是出于道德还是情感,总之没有迹象表明他愿意抛弃那位发妻。婚姻并不妨碍情人们热烈相爱,但如果爱到深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据说初尝爱情(虽然已经结婚,但似乎他在妻子那里没有得到什么爱情的体验)的莎士比亚其实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爱情的甜蜜,爱情来得过于猛烈,使他迅速陷入强烈的思念以及不能随时见到情人的痛苦之中(这也许可以解释不管是哈姆雷特还是奥赛罗还是奥西诺公爵,他笔下的情人们总是闷闷不乐、忧郁不已)。他开始对黑暗夫人的丈夫表示嫉妒——我们知道,一般来讲情人们总是大度地对待被欺骗的丈夫们,尽量尊重他们受到侵害的法定地位;而那位被爱情之火烧灼的年轻情人则认为他自己才是受到侵害的一方,并因此而痛苦不已。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让罗兰佐等人大肆嘲弄了父亲对女儿的法定管理权;而在《李尔王》中,莎士比亚通过私生子埃德蒙之口对长子的“法定继承权”破口大骂——虽然埃德蒙是反面人物,但我相信莎士比亚当时一定感到十分痛快。

 

而从另一方面讲,黑暗夫人对莎士比亚的已有婚姻似乎也难以释怀。25岁的年龄差距使得这对情人只好感叹命运之弄人——当一个情人出生的时候,另一个情人已经有多年婚龄了!这就能解释使学者们疑惑不已的诗句:“二十五年是孤寂的等待,她的出现却是岁月的嘲弄!”所谓“恨不相逢未嫁时”,其实还只说了他们痛苦的一半,因为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要使这对情人长相厮守,除了一方未嫁,还要另一方未娶,这就为命运的安排增加了双倍的难度。这样一来,我就不得不得出一个看上去比较离谱的结论:其实根本问题在于一夫一妻制,多少可怜的情人就栽在这个万人坑里。

 

当然,爱情本身是个更大的万人坑。可能是因为感到这段爱情带来的苦痛太大,黑暗夫人果断地斩断情丝。据说他们在一个晚上最后一次一起散步,然后夫人就拒绝再与她的情人见面了——这大概就是那句“不再回头的背影”的由来。一往情深的莎士比亚显然猝不及防,据说他给她的夫人写了很多信,可能也收到了一些回信(可惜这些传说中的情书一个字都没保留下来),他大概在苦苦恳求继续他们的爱情,但Dark Lady这时候表现出了所谓“黑暗”的一面:她在坚定的拒绝中表现出铁石心肠。这大概深深地伤害了莎士比亚。他在诗中使用了皮拉摩斯和提斯摩的故事来抱怨对方:“当无隙的墙隔开质地不同的心”。在那个著名的故事中,一对情人利用他们之间的一堵墙上的缝隙来互吐衷肠,而莎士比亚则认为自己面对的墙是没有缝隙的。

 

但是这位哀伤的失恋者却能够在喜剧中自嘲,这正是我佩服他的地方。他在《仲夏夜之梦》中嘻嘻哈哈地使用了那堵墙的典故,在《第十二夜》中通过奥西诺公爵的情书抱怨奥利维拉的无情,但最后还是给了他们皆大欢喜的结局——不过他们各自另有归宿。但在自己的情感中莎士比亚似乎没有这么超脱。据说他不断地试图与抛弃了他的情人联系,甚至守候在对方的窗下——据说这一行为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那段著名的窗下幽会以灵感。为爱情而痛苦的人干出这种傻事是可以原谅的,但显然,这时候冷静离去是更明智的选择,只是对于这个多情的诗人来讲,这种选择难度太大。

 

我估计,恰恰是莎士比亚的这种恋恋不舍使黑暗夫人渐渐感到厌烦,但与此同时,似乎她也不是对莎士比亚断然无情。据说莎士比亚曾在那个时期生活放荡——如果真是这样,很显然他想用这种方式忘掉自己的伤痛。据说他和一些戏子(而且按那个时代的惯例有男有女)打得火热(在《哈姆雷特》中我们可以发现王子与戏子们,尤其是男扮女角的戏子之间的熟稔),而比他年长25岁的黑暗夫人对此很担忧。当然,作为过来人,她是对的,年轻人对戏子的迷恋没什么好处。不过莎士比亚在混杂着爱、恨、埋怨、报复的复杂心理支配下,似乎并未理解对方的善意劝解,他们可能在通信中发生了激烈争吵,据说莎士比亚使用了这样的文辞:“Fuck off ! 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乃至于至今已经没人知道它可能是大文豪的原创了。不过很显然,这种争吵无益于爱情的修复。后来莎士比亚在《奥赛罗》中略带嘲讽但更带苦痛地描述了一位年长者对自己像女儿一样年轻的爱人的焦虑,而那是史上最令人泪下的悲剧之一。

 

这段伤痛的爱情的结局不得而知。事实上本文所说的一切都无可靠依据,完全可以不必认真对待。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颗饱经伤痛的心,不可能写出那些荡气回肠的爱情,包括下面这首十四行情诗。莎士比亚似乎找到了一种适当的方式来安放他的苦痛:让它们在文字中不朽,在后人的唏嘘中获得安宁。从那时到现在,有多少颗在爱情中挣扎的心在吟诵那些诗句!正如另一位不知名的伟大诗人所说:

 

如果爱情有一道大门,

推开它

你将看到多少伤痛的灵魂!

 

 

十四行诗:你怎能抗拒无常的命运    威廉•莎士比亚

 

你怎能抗拒无常的命运?

当它随手夺走你的爱情。

用欺骗与轻蔑的沉默,

和柔弱但不再回头的背影。

 

你怎能抗拒无良的命运?

当岁月都是它卑鄙的帮凶。

二十五年是孤寂的等待,

她的出现却是岁月的嘲弄!

 

你怎能抗拒无情的命运?

当无隙的墙隔开质地不同的心。

坚硬的像美丽残忍的针尖,

柔软的布满忧伤的针眼。

 

但伤痛的心你仍可蔑视命运的作弄,

世人将传颂你伟大的伤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