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09-09 17:40:14)
标签:

杨哲新书

文化

http://s15/middle/48b52ad7t8fcf7ad3c17e&690

 杨哲同学终于在十年后出了一本新书《埋》。。。

 说起来知道杨哲同学还是在高中的时候,那时候正处在苦闷而无聊的青春期,梦想着有一天能有放飞的青春,

偶尔在书店看到他的书《杨哲主义》,开头写着他刚刚考上中央戏剧学院编导系的心情:“在我马上要成为专业的骗子之前,我想可爱一些,坦白一些,于是我写了这本书……'

那时的我每天只在学校和家之间不到十五分钟的距离来回,对北京的艺术学校有种莫名的向往,于是买下了这本书。那时候只知道杨哲也是新概念一等奖,也出了几本校园文学,耍酷的能力和韩寒不相上下。韩寒是上海人。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词,“南韩北杨”。现在想起来当时看完之后,我是否从潜意识增强了我要走自己的路的决心,最终促成了我也考到北京的电影学院也不一定呢。

杨哲是个并不会煽情的人,但是在他冷静理智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他的真诚和坦率。这种真诚和激情代表了一个男孩诚实和不矫饰的青春,像一块未雕琢的石头,有着新鲜和锋利的棱角。

五年之后我已经上了电影学院,已经忘了谁是杨哲主义的时候,他突然出现在我演话剧《晃晃悠悠》的门口,被我们共同认识的一个制片人忽悠着来看话剧,我才认出,眼前这个长了一脸胡子的男子就是当年青春飞扬的杨哲,心里不免有点感叹时间的飞逝,不过他一开口,又的确是杨哲主义里面的他,还是那么的不羁与却带着稍稍的愤青。后来大家渐渐也成了好朋友,还帮我一起拍了我的学生作业《玛格丽特的滋味》,这家伙后来把标题改为《北电女生寝室的秘密》放在网上,我那么文艺的一个标题就被他恶搞了,所以在我印象中的他,总是在很严肃的气氛下会突然恶搞让人喷饭的那种。所以当他的新书《埋》放在我手上的时候,我觉得这样一个沉重的风格的书真不像他的风格。

 书一页页地翻过,可能是因为太熟的朋友,一开始总会有些间离,就像你看太熟的人演戏一样,也许他在演一个很忧郁深沉的戏却是一开始看总想笑,特别是总在一些字里行间能找到他个人的东西,比如在讲一个古代很凄美的殉情故事时这家伙用的人称却是"这姐们最后。。。”让我忍俊不禁他露出了马脚。但是当我一口气看完整本书合上时,却笑不出来了。这是一部完全与以往的80后文学截然不同的小说。它不再关注校园,它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社会更深层次的矛盾。在这一点上,他与韩寒再次走到了一起。韩寒在博客上直接针砭时弊。而杨哲则利用文学的无限遐想,来反射出社会的现实问题。我能看出来,就像我们的电影也时常会被“和谐”一样,他已经尽量隐藏了一些,让他的讽刺不那么辛辣,可是该表达的都表达了。看完这本书,我有种看完《白夜行》之后的心情,“只想在阳光下,和你手牵手散步”。。普通人的幸福,在他们看来,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一件事。看完这书,你会发现原来能和爱的人在一起,每天去市场买菜做饭然后一起吃晚饭散步,在社会的另一个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都是需要用生命的付出才能做到的事情。整个被浓雾笼罩的村子,看不到边境,像梦境却又比现实还残酷。可这一切的源头,竟然还是“爱”。一切恶,皆来自善。10年的时间有多久,一个人可以走多少路,转多少弯,遇见多少人。我们曾经向往的天空,却在学会飞翔,得到放飞以后发现,原来天空与大地之间只是视角的不同。

  这个社会有太多的木偶,每天麻木地活着,感谢杨哲大声地呐喊,也许有的人会醒来,也许有人继续沉睡,也许醒来的人会埋怨,还不如让我这样浑浑噩噩地活着,至少没有痛苦。我们都会老去,但是,至少我们的青春,不会被掩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Lomo Lomo
后一篇:歌手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