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育儿:从心理学角度说说为什么望子成龙心态要不得(原创)

(2013-09-27 09:29:17)
标签:

育儿、亲子

育儿

http://s11/bmiddle/48b4fee5gx6CZZza4bw5a&690

           (作者:阿渺罗文娟,图片摘自网络)

在电视剧里,常有个镜头,一个垂死老者(中年大叔或者大婶)牵着孩子的手说:“长大,你一定要出人头地,要争口气!”然后,老者OVER时,一定是头一歪,就仙去了。

 

在生活中这种镜头其实不多,却有相似的镜头,比如,一个妈妈凄苦地告诉孩子说,你长大要很历害,这样妈妈就不会被欺负了;或者引以为戒指头街上的乞丐说,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就会象他一样在街上讨饭;或者向往地指着某商店精致的商品说,你要好好读书,以后天天都可以买这些漂亮的东西;或者因为自己曾经有上不了大学的失落,就逼成孩子门门一百分。

这事估计不少家长干过,我干过。

我拿这个说事,明显就是表示不赞成,有哪些不赞成呢?

http://s4/mw690/48b4fee5gx6CYun8s39a3&690

 

表面上看,经过这些“非一般的目标”这样动力确实是强化了,但是,这种动力的强化,首先制造出了畸形的动力,也就是超出一般强的动力。其次,制造出的过强动力,盖住了整个人的生命动力,使得人自身的其它重要部分被盖住了,然后这些经过久远的发酵,成为一种饥渴,这些饥渴,又成为新的地雷。

 

先说说这“非一般”的动力,我的一个来访者,超级喜欢炒股,喜欢到了五体投地,一天到晚放弃了一切的工作和生活,就迷在这里,而且,被一些炒股必胜之类的群招了进去,结果不但没赚到钱,还输了非常多的钱。

他本人非常痛苦,又欲罢不能;经过长程追溯,他意识到小时候,爸爸常常被妈妈责骂,妈妈非常累地承担着家里的一切活儿,然后又经常骂他和弟弟。

因为在这里,他无意识地,承担了父亲的责任,这样,他不仅仅替一个人活着,还得替爸爸的责任活着,这样,就形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而这种重量,不是一个正常的生命通过正常的方法,所能承担的,所以,他只好去“偷”“抢”“赌”,象炒股之类的,以小博大的,靠一些极底的几率羸的活动,象征了他的人生。(国外的股市可能有点不一样)。

而且,这些人还特别容易被骗,一方面,在原生环境中,就是因为缺少成熟而良好的助力,所以,他才会背着这么沉重的担子走路,另一方面,这样的人生形态,因为总不能够羸,所以他的自信心会特别弱,会特别不相信自己,所以这时候,只要随便有个“成功人士”、“有经验之人”,出来乎悠一把,他为了赶快放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为了敢快完成时时砥砺着他,让他分秒疼痛的“非一般的目标”,那么,轻信别人,简直就是注定的。

http://s11/mw690/48b4fee5gx6CYuqH0hQda&690

 

而在这里,还含着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委屈的孩子,他已经变成了背负着他人生活的机器了,他一日日背负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还得一日日地承受着心里那个哭泣的孩子的悲伤。原本,这个生命来到这个世间,就象任何一株草,只要有一点点阳光和雨露,那他就必定能够展现独属于他的生命光彩。也就是说,如果他不背着这些超过本身所能承受的力量,他注定会放出独属于自己的光彩。他可以专注地生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宁静、安然,自然而然的,生发出创造力以及自我实现的力量。

 

当然,以上说的是悲观的,也有乐观的,许多成功人士也是成功在这些饥渴的激励下。但是,成功人士的成功与幸福,没有多大关系,在这里,自体心理学直接给出了“纵向分裂”这个概念,意思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的自我实现欲望里,只有片面被强调了,就象分裂出来了,这一小部分占据了这整个人,因为饥渴的存在,刚开始,他披荆斩荆,披肝沥胆,一路地走到了某个位置,这时候,如果他的饥渴稍为缓解了,那么,生命的其它部分,被深远而古老的压抑的部分也早已发酵成饥渴,就会成为新的暴炸般的动力。这种饥渴,是十分可怕的。

在医学上,如果给一个肢体绑止血袋过久(指没有完全坏死,可抢救),是不能马上松开的,因为,这个肢体已经开始坏死了,如果马上松开,坏死的组织迅速地涌入身体,身体无法代谢,导致全身重大脏器的衰竭和死亡。

在中国古代,这叫饱暖思淫欲;在现代,可以见到许多患难夫妻,却无法共幸福;许多的民营企业家,成功后,却又再次重大失败的原因。

 http://s1/bmiddle/48b4fee5gx6CYuuci2Yc0&690

在这样一个励志的年代,这样一个成功学胜过心理学的年代,在这样一个“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千年流传的国度,写这篇东西,只是为了让大家看看,励志有风险,鼓励孩子出人头地须谨慎。

 http://s3/mw690/48b4fee5gx6CYuzG9N022&690

现在,又轮到了我们家长了,我们究间要怎么对待心中的失落,不把这些失落加到孩子身上呢?

答案就是:看见它们。问问自己,真的想要把孩子当成喂养我们古老而久远的饥渴的食物么?

那么,怎么面对孩子呢?

答案是:共情与镜映。也就是,真诚的看见一个孩子。

比如,孩子考了一百分时,他满脸的喜悦。

家长要说的,不是下次再努力。

这时候,如果家长能感受他的喜悦,心中充满对孩子得到一个新成果的赞赏,这时候,随便说出来的话,都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与看见。

如果孩子考了50分,他满脸的伤心。

家长要说的,不是下次要考好来。

这时候,如果家长能感受他的委屈,他的受挫感,他当下的感受,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一个人,只要他踏踏实实地活在当下,在内在生命力的自然推动下,他一日一日得,过得定静而喜悦,那么,成功、才华、能力,这些,不过是生命力的本身的固有属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