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宇表演工作室:联接戏剧电影创作第一线
(2011-04-14 17:56: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天涯路 |
赵宁宇表演工作室,2011年4月13日正式成立。这是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成立的工作室之一,也是中国传媒大学第一个戏剧创作专业团体,由戏剧影视学院赵宁宇教授担任首席导演。
工作室的工作,将在戏剧和电影两个方向同时展开。
一、戏剧创作
赵宁宇创作团队在中国戏剧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对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05年,团队制作了中国传媒大学第一部公开商业演出的小剧场话剧《地质师》;2006年,团队制作了中国传媒大学第一部公开商业演出的大剧场话剧《钦差大臣》;之后,团队以影视艺术学院师生为主体,联合社会力量,创作了风格各异的戏剧作品,2007年制作《愤怒的拳头》、《人质》,2009年制作《下班抓紧谈恋爱》,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09年,赵宁宇教授被北京戏剧界同仁推举担任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工作,全面参加北京戏剧理论、创作、规划、交流等方面的指导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传媒大学在戏剧界的影响力。
2010年,团队创作表演专业2007班毕业大戏《马哈哥尼城的兴衰》,布莱希特的这部名剧第一次在中国上演。演出在校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得到戏剧界同仁的高度评价。作为工作室的第一个项目,这个剧目将参加2011年“中国戏剧奖”和“北京青年国际戏剧节”的演出。工作室与北京戏剧家协会、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团体及各个剧场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2011年起,计划推出一系列具有工作室风格的话剧作品,如《休伊》、《声音》等。
二、电影创作
赵宁宇教授是中国电影产业及创作问题专家之一,在中国电影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电影文学会、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等学术机构均担任职务,常年出席中国最重要的电影、电视剧理论会议,熟悉相关政策、规律、规划,既培养工作室学生的理论能力,又能够运用政策、理论的新成果为工作室的创作服务。同时,赵宁宇教授为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编剧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北京电影审查委员会审片委员工作,和创作一线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电影方面,赵宁宇教授团队与中影集团、保利博纳、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等机构单位均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电影、数字电影、电视连续剧等方面合作多多,同时还常年担任金鸡百花电影节、华表奖颁奖礼、大学生电影节的总策划工作,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实习创作机会。以表演专业2007年为例,大学四年学习期间,已经在老师带领下,参加了许多影视剧的拍摄,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红楼梦》、《跑马场》、《夏天有风吹过》及赵宁宇导演的数字电影《刀锋青春》、《原色丽人》、《国医》等等。
2011年,赵宁宇表演工作室已经成功参加策划了大学生电影节颁奖礼、《建党伟业》首映式等大型活动,并将与国内多家机构合作,拍摄电影《绝地反击》,数字电影计划也在前期筹备之中。
三、专业团队
赵宁宇表演工作室,设立工作机构和指导委员会。
工作机构:
执行导演:孙承钢、彭
秘书
首席演员:傅
指导委员会:
闫建刚: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 副会长
杨乾武:北京戏剧家协会 副主席
马丛峰:北京电影家协会 副主席
孟京辉:中国国家话剧院
导
何
张
于
董瑞峰: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电视电影部 副主任
王丹戎:中影集团 录音师
张大勇:中影集团 发行人
舒
四、人才选拔与培养
赵宁宇教授培养的研究生与本科生,普遍在国内重要文艺创作团体就业,如文化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八一电影制片厂、煤矿文工团、中央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总政话剧团、北京剧协、浙江省话、云南省话、广东省话、传媒大学、联合大学、科德学院、天津师大、南昌大学、南广学院、广东演艺学院、华谊兄弟、鑫宝源等,其中不少已经成为戏剧、影视创作的中坚力量,其成才比例堪与国内传统名校比肩。
赵宁宇表演工作室的成立,将以戏剧、影视创作的形式,丰富中国传媒大学艺术教育的内涵,促进优化组合和产、学、研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国内创作一线艺术、技术标准接轨,提高毕业生就业比例,培养适应崭新产业格局工作要求的青年人才。
欢迎校内外戏剧、影视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参加工作室工作。优先选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研究生、三年级以上本科生。本院学生将通过工作室学习获得戏剧、影视一线创作的机会,并修得学分。
欢迎戏剧、影视界各位同仁指导、交流、合作。
工作室临时办公地点:中国传媒大学48号教学楼A104办公室。
联络方式:可将个人资料及合作意向发至电子邮箱:zhaoworksho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