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分类: 天涯路 |
风花雪月这个词,不应象感觉中那样庸俗。这个世界上有风吹雪飘,有花团锦簇,有月色撩人,情与境,总是交错在这自然的景象之中。
记不清是多少次主持电影节的红地毯仪式了,总之吧,从郑老师和江局不再做这摊活之后,都是老赵在红地毯上忙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属于盛典的那几十分钟,不过是老赵借以评点江山的脱口秀时间而已。
2008年第15届大学生电影节颁奖礼,4月22日,北京剧场,又开始操持贯口了。可惜央视播出的精剪版将大部分精彩的语言处理都剪掉了,对此,老赵要求导演组思想再解放一点。能从我嘴里说出的话,没有不靠谱的。
每一次红地毯,都是和老朋友重逢的时间。最老的一个朋友,应该是中国电影本身。自打2007年真正加入了电影创作者的行列,老赵终于不再仅仅以一个评论家的身份参加电影会议和活动,而成了电影创作的一份子。在此之前,老赵的第一个电影学创作方向研究生胡平已经毕业,并且在导师之前成为了电影导演。虽说老赵少年得志,不到26岁就开始导演长篇电视连续剧,但是电影人,总还是喜欢用电影做指标。学生,跑到了老师的前面。老师,为了电影教育奉献了太多的时间,该回来干点事了。
这一天的状态很放松,因为这两百多嘉宾绝大多数都是老朋友。就连见多识广的陆老师和老唐都有些担心今年的陌生面孔太多,可是,几乎所有这些看似陌生得面孔,大多是我熟悉的。
《隐形的翅膀》、《冯志远》、《天下第二》、《东方大港》、《香巴拉信使》、《集结号》……老赵参加过一半以上参赛影片的专家研讨会和首映式。
俞钟、张嘉译、姜武、李佳、余男、赵天宇、林密、谢润、李光洁、朱雨辰……老同学大大的。至于曹颖这位“同学”,去年刚合拍了电影《同一片蓝天》。200多人,从于洋、马精武老师到大批大批大批年轻演员,有虚名实名的就不一一尽数了,都是因为中国电影结的缘。
红地毯这事,现在怎么看怎么有点审美疲劳。老是这些位,老是固定的程序,老是一大堆争抢着要上去晃一晃的面孔,有意思吗?
看看冯导小刚,张涵宇,拍了一部《集结号》,个人的气质都变了。这是得益于电影,这是电影人应该的修为。
至于那些低胸装、超短裙、假笑容、抢镜头、撒娇发嗲装深沉,真是就算了,老赵这位置看得太多了,有些无趣。
真实点,世界上有更好的表达方式,要相信自己。
至于那些风花雪月,那些新闻旧事,作为影坛活字典,自然了解不少,比起各个博客上延迟了很久的八卦来说,自然新鲜猛辣许多。但也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都是一生,打拼与无奈,成功与喟叹,也就不必太在乎。千万人憧憬着走上红地毯,走在上边的却又当如何?看看《峡湾的电影节》,梁科的感受,是很多人感受的综合。
花色袭人知昼暖,该盛开的盛开,该失落的就失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