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十字路口徘徊的电影表演

(2007-09-20 01:45:30)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影评/乐评

分类: 认识电影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当人类的生产劳动开始之时,伴生了一些属于文明范畴的“副产品”——音乐、舞蹈、文学、绘画、雕塑、戏剧……随着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加强和生产劳动的巨大进步,文明的“副产品”也不断发展、嬗变,愈发丰富多彩,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副产品”在人类生活内容中的意义越来越大,甚至于超越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表演艺术即为人类的文明形态之一。

表演艺术渊远流长。关于表演艺术的起源,有着若干不同的假说,如求偶说,祭祀说,生产说,狩猎说,以及若干假说的综合。很难考证出表演艺术诞生的具体时间、事件、主人公,可以确定的是:一,人类表演艺术的产生,和生产劳动密切相关,脱胎于生产劳动,逐渐产生独立性和分离性,但始终保持着和生产劳动的关联性和互动性。二,人类的表演艺术,应该是在一个漫长的岁月中在世界各地不同的种群中生发、演进,其原始形态即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又有着相当程度的差异。三,人类的表演艺术,在不同的种群、民族、国家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交流性质,在某一种强势的文明/表演形态广泛传播、改造其他文明/表演形态的同时,总会有为数众多的新的异质形态产生,边缘与主流的竞争十分激烈。

电影是表演艺术最新的平台。在此,我们可以把电视和网络视为电影的某种意义上的延伸,因为它们的出现都基于“物质图像复原”的原理,只是介质和终端存在差异。随着社会生活形态的变化,这些差异甚至正在缩小。自1895年电影发明以来,表演艺术一直和电影共同前进着。有电影,有观映/观演关系,就有表演艺术存在——虽然表演的形态千差万别,有些时候甚至不由人来完成。

电影表演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电影表演,是指由演员完成、以演员为创作者、创作工具和创作成果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有许多相似之处。广义的电影表演,是指由所有创作人员——演员、导演、摄影、美术、灯光等等——共同进行的建立在“物质图像复原”基础上的表现“人”的过程,在电影院中完成对观众的传播,并且由观众完成“完形”。在广义的电影表演中,存在着各个创作部门分工合作的对人物的表现/创作,观众对于创作者的反馈影响,以及存在于电影外围的诸多次生艺术/非艺术形态。

从电影出现之日起,摆脱电影表演的论调一直存在着。在许多年代,电影表演成为诸多创作者和评论者口诛笔伐的对象。表演艺术常常遭受的责难,主要包括“虚假”、“做作”、“人为”、“俗套”、“过火”,这些只是表象。从根本上看,对于电影这一门光与影的艺术,“摄影影像的本体论”的前提似乎就是要摆脱人的“表演”。这一种具有排他性的论调的立足原则是非此即彼——如果电影的本体属于光与影,就必须与表演艺术划清界限。不幸的是,许多次的电影艺术革新和革命,都高举打倒电影表演的大旗,虽然最终都没能彻底成功。

一种通俗的解释是:电影艺术并不需要表演。有了摄影机,有了光影,就有了电影。电影中并不一定需要人和表演,就算需要人,也不需要他或者她表演,摄影机的运动、光影的使用就可以完成人物的塑造。对此,一代代杰出的电影人终生进行着实验,一代代电影的热爱者摇旗呐喊,视努力铲除表演艺术为己任。

演员被当作了活道具。演员被恶语辱骂。演员职业的存在被质疑。非职业演员被追捧。自然主义的表演被歌颂。当极少数由非职业演员演出、看起来似乎并不需要表演技巧的影片获得成功的时候,摒弃表演的声音更加响亮,

电影艺术中并不一定需要人和表演,这是成立的,但是这个概念被置换成了“电影艺术中一定不需要人和表演”。至于有了光影就有了电影,容后再议。

打倒表演艺术,在很多时候以肃清电影中的戏剧流毒为表现形态。由于表演艺术从诞生之日起便和戏剧共同生长,打倒了戏剧也就顺便推倒了表演。白景晟先生的《丢掉戏剧的拐杖》一文,可以说是最响亮的檄文。然而,在今日看来,这篇矫枉过正的文章的一些论点和论据存在着巨大问题。然而,摆脱戏剧对电影的影响,已经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共识;将这个逻辑进行代换,也就是摆脱表演对电影的影响。戏剧艺术的一切都被否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民族传统艺术,都成了危害电影健康发展的凶手。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电影原理/技术本体论军歌嘹亮的时候,来自于表演艺术的声音却非常微弱。能够为电影表演申辩的少数人,也往往不得不使用戏剧的语汇和立场,言论底气不足,有气无力。在这里,表演艺术的主张者被引入了一个圈套:本体论和表演艺术先天就是矛盾关系。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不幸的是,为数不少的表演工作者片面接受了摄影影响本体论,认为电影表演确实身处从属地位,心甘情愿地充当了电影创作的“活道具”,在空洞的光影世界中持续着自己的生活。

在电影人内部争论不休的同时,普普通通的观众依旧要看人,看故事,也看影像。在他们中,并不将两者割裂开来。

电影表演的本体论是什么?

抛弃了电影表演,就会有超凡脱俗的电影出现?

我们看到,电影表演艺术仿佛《达·芬奇密码》中的玛丽亚,多少年来被追逐、诋毁,也常被言论打扮成了怪异的模样。然而,她的生命力一直在延续,也有着卫士忠诚地守卫着她的家园。经历了种种波折,现在,她正在远胜于昔的圣殿中安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