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孩子王 |
(研究生张曦作)
前几日,老赵受中国戏曲学院之邀,为其拍摄形象片。千载难逢,现成的拍摄现场实例,正好结合了《表演创作》的授课内容。此行受益匪浅啊!
以前老赵就反复强调:研究电影,学习理论知识很必要,但不能成为一个误区。整日在家里闭门造车,倒腾巴赞,克拉考尔学不出电影。电影是拍出来的,它利用极强的假定性所还原的银幕上的逼真性“欺骗”了观众。但如果学电影的也仅凭十几米的白色幕布就妄图解构电影的种种,用“历史映像,人文关怀,社会反思,后现代语汇,隐喻符号等等生涩的词汇去品评一部电影的时候,那你还是赶快停一停,先去拍一拍电影吧,如果没机会拍,去现场看一看也好!所谓“实践出真知”嘛,不懂每一个镜头是如何拍成的,纸上谈兵的大侃电影统统都是扯谈。
老赵这次用的是16mm胶片,产品代号7 2 1 8,500T。它代表着胶片格式长度和乳剂的种类。7代表16mm胶片,5代表35mm胶片;2是指柯达Vision2;18是胶片的批次,不同批次的彩色胶片使用不同的乳剂,因此具有微小的色彩差别。一般一部电影为了色彩还原统一,使用统一代号的胶片。T和D分别代表灯光片和日光片,500位曝光指数。
同时胶片按感光度也分为快速片﹑中速片和慢速片三种。中速片的感亮度在100度左右﹐这种胶片的影像质量较好﹐内﹑外景均可采用﹐是用途最广的一个片种。快速片的感亮度常在400度左右﹐适于在较暗的环境下或内景拍摄使用﹐它的颗粒度稍粗﹐但其影像质量仍能令人满意。慢速片一般用于外景﹐其感亮度在50度以下﹐颗粒较细﹐影像质量很好。
由于形象片,为了尽可能全方位的展示戏曲学院,一般一个场地只有两三个镜头。所以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布光。这时候赵导安排场面调度,给演员讲戏。
实拍前最少有两次彩排,一次是演员彩排,确定走位和当时的情绪基调。一次是技术彩排,主要是演员与现场工作人员的配合,方便工作人员选取拍摄角度,精调灯光等等。
场记打板也是个学问,板一般要举在被摄主体位置上,这样正式拍摄就无需再次调焦。所以好莱坞的场记板从大到小有好几种,最大的一米多高拍远景时用,最小的10*10拍特写用。
而演员呢不但要忍受布光时无尽的等待,还要在实拍是迅速调动情绪,无论你脑袋上有多少镝灯烤着你,眼皮子底下有多少块米波罗。
而在导演喊:“走板”后,演员也不要马上说词,稍等两秒,不然容易把导演的指令混入表演镜头。
拍电影可是又累人又磨人的活儿,不过也是快乐的。当你在监视器前看到实拍的成果时,再累也值了。别看老赵平时上课挺严肃的,可在监视器前就像个孩子一样,哪条要是拍得好就高兴的手舞足蹈。(不收声,所以他爱怎么喊就怎么喊)。
老赵现场示范演员与摄影机的关系,可见拍摄一个镜头有多少幕后工作人员在演员身边“喘气”啊。
晚上九点,为了赶地铁我不得不离开片场了。而这群热爱着电影的电影人们依然不知疲倦的工作着,因为电影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