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天涯路 |
从2004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开始主办几乎所有的中国电影重大活动,开始了大陆由专业电影台举办电影活动的历史。
老赵从2004年起,开始主持各大电影活动的颁奖礼红地毯(星光大道)仪式,基本上每一回都参与其间,感触颇多,回忆颇多。
每一年中国电影的重大活动包括几部分:华表奖颁奖礼、金鸡百花奖颁奖礼、大型电影首映式、电影人大联欢。后由于电影评奖改为两年一度,华表奖颁奖礼两年一次,金鸡百花隔年举行。
上海国际电影节和长春国际电影节颁奖礼仍旧由当地电视台负责组织、转播,在电影频道播出。还有大学生电影节、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等活动,都是由具体单位、公司组织,电影频道播出,也负责一部分组织工作。
老赵于2004年开始主持第1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礼,当时是紧急领受的任务,紧急赶往银川,从此开始了老赵主持各个电影活动的颁奖礼红地毯仪式的漫长旅程。
颁奖礼分为外场和内场两个部分。外场就是红地毯(星光大道),内场就是颁奖现场,前后衔接。在我的观念中,外场仪式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奥斯卡、威尼斯、嘎纳等电影礼的方式,对于这一年度的电影创作进行最大程度的介绍和盘点。一般人容易称之为“走秀”,但是实际上远不止走一走,秀一秀那么简单。
走上红地毯的都是在这一年电影创作中成绩突出以及对中国电影创作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士。其中有演员、导演,也有编剧、摄影师、录音师、制片家等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地区,还有少数海外人士。红地毯仪式一般持续在半个小时左右。
老赵的工作是主持和解说,半个小时内所说的话大概是4000~5000字。
这个工作的难点是,在这半个小时内,要介绍120~150位嘉宾,主要成就、最近作品,加杂闲闻轶事、人物关系、前景展望、风土人情(主办地),还要在红地毯上出现空白的时候总结、点评一年来中国电影的创作以及前景展望。
这个工作是没有文稿的。因为在这种随机应变的情况下,固定的文稿只能把事情搞得一团糟。频道找到我,也是看重我导演、学者、教师的多重身份,以及在频道主持《边说边看》栏目两年半的经验。由于常年进行影视创作、理论研究,且和大部分电影人都是师长、同窗、朋友的关系,俗话说是“人头熟”,这个工作真是恰如其分,责无旁贷。
应该说明的是,之前的电影活动中有我的师长进行着同样的工作,都极其出色。他们因为具体的工作原因没能前往,我接的是他们的班,也承继了他们的精神和经验。
工作中有不少难点。演员导演观众都熟,大量的幕后才俊面孔却很是陌生。如何做到面面俱到、突出重点而又不媚俗?电影的品位要保持,观众的趣味要满足,大国大活动的气势要彰显,无名的英雄必须赞颂。还要提到我们观众,没有他们,也没有中国电影。
银川的工作比较圆满,第一次面对亿万观众直播反倒没甚么压力。直播结束后,阎主任握着我的手说了一句:一气呵成。我深感没有辜负中国电影。
具体过程参看http://blog.sina.com.cn/myblog/article/article_reader.php?blog_id=48b45251010001w6代言中国电影:银川纪行(2004金鸡百花电影节)
2005年的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在三亚举行。三亚是一个很美很美很美的城市……这一回是中国电影百年盛典,活动盛大,还有系列的其他活动,颇为庞杂。这一回还来了一百多位世界小姐的候选人,也就是各国的美丽佳人。走上红地毯的是250人还要多!!真是有些难对付,同样时间,多出了一倍人。这一届的转播也非常成功,虽然其中出现了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对于中国电影百年的情感,对于在2005年去世的电影人的情感,都在解说中抒发了。具体的过程另文详述,内中苦乐颇多。说个细节,红地毯上有两个普通人并不熟悉的人物,庞洪和黄小雷,我都加以了重点介绍。庞洪是宁夏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在前一年的电影节上做了大量的具体、艰苦的工作;黄小雷是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副秘书长,为了日渐薄弱的电影表演理论建设日日耕耘。所有的电影人,只要对中国电影付出了自己的汗水,我都会着重介绍。
2006年,杭州第1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百花奖)的红地毯仪式有了不小的变化。老赵在主持这个环节的同时,又被频道任命为策划,从八月就开始和各路精兵强将一起工作。这一届电影节突出百花齐放和群众性,坚决突出101位来自各行各业观众评委和亿万普通观众。无论内场外场,都有着极其新颖的表现方式。希望能够给电影节带来崭新的内涵。
2005年,在三亚颁奖礼上碰到导演系老同学陆川,陆川拍着我的肩膀说:宁宇,老不务正业啊。我笑了笑,没有告诉他他的《可可西里》已经获得了金鸡奖,这是遵守组委会的纪律(若干具体岗位必须在投票结束后颁奖礼前知晓具体获奖情况,以利于转播颁奖礼的节奏、气氛、切换……但不得提前透露)。我没有说出的另一句话是:为了中国电影,我可以在每一个需要我的岗位上工作,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