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孩子王 |
MFA,乃艺术硕士的英语缩写。翻看招生简章,说是我国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员在100万以上,硕士以上学历只有1%,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所以特别建立了MFA的学历层次。说白了,就是一种考试相对简单,以作品毕业的硕士学位。
对此,很是令人疑惑。艺术工作者学历不够高是否能够说明素质低?斯皮尔伯格、卢卡斯都是大学肄业,他们是否应属于拉低从业人员素质的那一部分人?在艺术工作的领域中,是不是博士的成就比硕士大,硕士的成就比本科大?如果不是,那可就得推敲推敲了。再有就是这MFA,在今天的硕士考试标准一低再低的情况下,还要推出更加简化的考试、毕业的艺术硕士教育层次,是为了什么?摄制组里人人都是硕士,中国电影、戏剧等等就进步了?
回到复习教材上,更有不少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题目基本上都是知识型的,创作型的题目极少。也就是说,考MFA需要的就是死记硬背人名作品名。而且,其知识结构极其老化,涉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艺术创作很少,历史上一些已经被证明过时或者淘汰的知识居然又成了题目,令人无法接受。有些题目作为选择题也是不合适的,因为答案本应是多选,根本无法一刀切,这样的考试,其选拔人才的标准实在是和初衷有违。
MFA将演变成什么?教学领域的同志们心知肚明,艺术工作领域的人普遍英语差,普通文科差,MFA主要就是解决这些人的学历问题。而艺术创作领域并不特别重视学历,而是注重能力,注重学历的只有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时候。但是背一些人名片名作品名的教学方式,将会带来哪些好处?各个艺术史领域的博士、硕士都已经不少了。但是翻过来想一想,在正正常常的硕士、博士教学领域,不也经常是招上来不少英语好、记忆力好的苦读型学生么?所以,对于MFA也应该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