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星巴克(Starbucks)最近在店内举行回收胶樽做塑胶雕塑的运动,但我认为这样对鼓励环保并不足够。因为重点是,在星巴克买胶樽饮品并在现场饮用的顾客并不多,多是用胶杯在现场饮用的,但有些时候星巴克的店员,都不太积极鼓励顾客使用餐厅的瓷杯。其实除了外带饮品或顾客特别要求外,其余他们都应该使用可循环再用的瓷杯,虽然这样也许对某些分店来说,会增加了清洗杯子的成本,但我认为仍是值得推行。
那天经过中环置地广场,突然发现在广场中间的保安员柜台旁,正放着一个达利(Dali)的大型抽屉女人的雕塑,有钱人真好,买了个达利回来,随便就放在那里,仿佛像一件不值钱的东西,当然也是因为他们慷慨大方,才能让艺术品就这样搁在寻常百姓生活之间。特意蹲下查看达利当年做这雕塑铸制数量,发现是3/2,这就是代表他铸造了三个,这是当中的二号。
一般来说,细小的微型雕塑,达利通常铸制三百五十件,中型的可能是一百件,要是这样大型的而铸制数目是三件的话,相信绝对价值不菲。香港人都比较匆忙,在旁边不知走过多少次,也可能没有察觉到这是大师杰作,但要是告诉他们这是价值连城,大家又会立即肃然起敬。因为在香港,一切都是以金钱、呎价或每日交投量来衡量其关注度的。
前一篇:鳗鱼雪糕的恶心和五百元的悲哀
后一篇:Bank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