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在未上映的情况下,得到了香港金紫荆奖十项提名,有香港传媒质疑入选资格,以美国奥斯卡及香港金像奖为例,指此两奖也要求电影须已上画,才能获得参赛资格。并说出要是未上画的电影才能提名,干吗几部大片如《投名状》、《铁三角》、《色'戒》并没有提名,藉此指责金紫荆奖赛制混乱。本来由于我涉及其中,不便多说,只是看到这样,作为电影工作者,更痛心媒体的无知和偏见,因此有必要说明一下。
电影奖除了会表扬上映电影外,也有机制是表扬已完成,但未上映的电影,现在香港金紫荆转了新制,它的制度就类似台湾的金马奖,或一系列欧洲影展,它们是采用报名制,计算的方法是某一个年期内完成的影片,完成不代表一定要放映,甚至许多获提名台湾金马奖的华语电影,也未在台湾地区或其他中华地区放映,同样可以获得提名。更甚是,许多欧洲影展要求所有竞赛电影,是以全球首映之身份去参加。
香港金像奖提采取业界投票制,业界有资格投票的人有几千人,因此要是电影从未在香港公映,业界就无从得悉影片质素。可是台湾金马奖、香港金紫荆或不少影展,都是采用评委制,就是由当局选出评审委员,如康城就由康城主席选出世界各地的不同电影人来担任主席和评审,台湾金马奖也是类似形式,而金紫荆则由其主办机构香港影评人协会的会员去评审。
我没有看过其他文中所指的几部大片,不知道他们的内容如何,所以无从估计,但是既然采取报名制,要是对方没有报名,就不会在评审之列。其实要是媒体及记者对影展或奖项制度有多点认识,就会明白这只是选取制度不同,不会产生这类无谓的误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