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本智实
标签:
艺术赏析杂谈 |
西本智实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9a39OlNDFIM/
1995年,西本还像往常一样走进波修瓦乐团排练厅观摩。
7年后,西本成为俄罗斯国立波修瓦千禧乐团的首席指挥。
西本的故事听起来像神话。但是她充满内在的艰苦。
32岁的西本是个沉着、自信开朗的人。指挥棒在手的时候,脸色紧张而严肃。
她是个头脑冷静的实用主义者,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如何得到它。
西本1970年出生于大阪。三岁起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钢琴。
小学作文里她写道:“想成为一名作曲家和指挥,创造抚慰人心的音乐。”
西本最近在访谈里说,“比方说你想成为宇航员,可是怎样才能办到呢?从哪里开始做起无从得知。大学读文学专业就一定能成为作家吗?谁也保证不了。指挥也一样,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对我来说,指挥就像一个梦,很长时间里被束之高阁。”
高三那年,西本决定考音乐大学。“当指挥的念头迅速滋长,不是一点一滴的增加,而是像细胞分裂一样,一分二,二分四一般(成几何级数)膨胀。可能我长久以来一直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指挥,一直抑制着这个愿望(所以反弹很激烈)吧。”
进入大阪音大后,她参加了几部歌剧的排演:“在日本社会,你不可能走进来当着众人的面说‘我想成为副指挥’,他们当中很多人比你年长,有丰富的经验。我只是个学生,所以我的策略是每天必到排练场,看哪里要帮忙我就尽我所能去协助。”
西本最初的工作是将总谱写成分谱,工作人员发现了她的才能,叫她去指导灯光师(按照音乐的变化)调整灯光(因为灯光师通常不懂音乐)。后来她被推举成为助理指挥。
最终她努力得到了乐队的认可,被选为副指挥。
她有机会在华沙歌剧院排练一部波兰歌剧。
几个月后她听说波修瓦乐团的指挥亚历山大·科普洛夫大师将在她学校的音乐厅排演一部芭蕾舞剧。于是每天都来排练厅。有一天,她被叫到后台,她以为自己未经许可观摩排练要被训斥。“然而科普洛夫看到我带着的总谱,问‘你每天都来对吧,是指挥么?’于是我说‘我想当指挥。’” 大师让她跟着音乐示范了动作,她的表演打动了大师。科普洛夫建议西本跟他学习,她拒绝了,因为她已经计划到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科普洛夫询问后得知她还没有和学校联系过,建议如果圣彼得堡那边不顺利,可以随时到莫斯科找他。“后来还给我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申请表格,我很高兴,我知道他所言非虚。”
西本在大阪音大毕业之后,来到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深造,师从Viktor Fedotov 与 Ilya Moussin。她惊叹于指挥系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场所——马林斯基剧院庞大的人员编制,严格的标准和华美的舞台。“波修瓦有2000人,包括歌唱和舞蹈演员。在基洛夫,剧场有两层,底层公演的同时,上层还可以同时进行不同曲目的排练。每天都有排练,曲目也不一样。我想俄罗斯并不贫穷,能花费如此人力物力培育艺术的国家是富有的。”
在圣彼得堡的学习并不容易“排练很辛苦,冬天很严酷,我得不停跟自己说我真的是在梦想中的圣彼得堡学习。”完成课程之后,
1999年,她指挥由来自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的音乐家组成的室内乐团完成了莫扎特系列曲目的演出,她的努力获得了来自官方的肯定,获颁斯坦尼斯拉夫勋章。
西本有超越年龄的睿智,对于成功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她总结道,“首先是天赋,其次是运气,第三是意志力。但论重要性,意志力是排首位的,因为你的意志力最终主宰着你的天赋。”
西本的故事看起来有点《交响情人梦》的千秋真一的感觉:同样是神话般的年轻指挥,同样是搁置了成为指挥的愿望多年,同样是在音乐大学学习,本科学习的专业都不是指挥,同样是在专长之外还有技艺(千秋:小提琴;西本:芭蕾)同样是很小的时候就将目光投向海外,同样是在被外来指挥大师相中,同样是本科毕业后出国留学,连飞机恐惧症的设定都一样(据说西本有飞机恐惧症,不过应该没什么严重症状,至少不影响她到处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