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11月24日

(2009-11-24 08:11:54)
标签:

杂谈

为钱疯狂,尤其后两个字。有人最近排了个戏,内容基本上是对钱充满好感的疯言疯语。私底下见过此创作公几面,看得出是位脑力强健有算计能力的主。能如此呈现此态此戏的此位公的内心估计挺通透不会存在什么底线道德。所谓底线只限于个人的底线,不是人家的。因为少了底线此公目前正受欢迎。所以,最近正在怀疑多数欢迎者有没有底线抑或已经拆掉底线或是模糊了底线?然后想到道德良心。然后想到在疯狂的人面前,首先得清醒地判断此位是不是疯了。疯了就是脑力失常,常人无法用常理和疯了的脑子交换心得的,因为,疯脑袋瓜不可能分清楚常理。所以,道德良心在此态面前不如“对牛弹琴”。牛还不献媚不翻脸,而疯人可以随时没皮没脸,疯了的脑子是控制不住“脸”的。

现代人为了钱是可以疯的。当得利成为欲念时,鲜红的心就会被熏灼,熏长了不就黑了嘛。还有一些公们明白此理,但不舍得抛弃利益,只好睁一眼闭一眼的助纣为虐掩耳盗铃,还自欺欺人。

查查钱的来历,看是怎么回事。

钱,即是货币。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达五千年之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先后经历六次演变。

1、自然货币——人工货币

 中国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里都含一个部首“贝”。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最早的货币不过是海边贝壳而已。当商品交换开始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大,所谓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出现。这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转向人工货币的一次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逐渐退出中国货币舞台。

2、杂乱形状转向规范形状

   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货币逐渐形成,其形成过程,是以诸侯割据为特色产生出的四大体系,

   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01年,颁布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

   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开始通行结束了古代货币形状不一、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

   形状转向规范形状的一次演变。秦半两钱的圆形方孔形制,一直沿续用到民国初期。

3、地方铸币转向中央铸币

   《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许民众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

    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115年),汉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

    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转向中央铸币的一次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

4、文书重量转向通宝、元宝

  秦汉以来所铸钱币,在钱文中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

   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转向通宝、元宝的

   演变。
   开元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

   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转向纸币交子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不足,在一些地区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

   川所铸铁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笨重不便,

   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转向纸币的一次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6、手工铸币转向机制纸币

   清朝后期,国外先进科学技术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

   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转向机制货币的一次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变化,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也寿终正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