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周的时间没有写东西了,上周五晚上才决定去太原,周六早晨大早就头班飞机赶到太原,山西省台要录制一个关于晋商的“五一”特别节目,忙了一整天。周日大早赶回,落地,直接进了演播室。央视综艺节目主持人选拔北京赛区的初赛,是由北京电视台承办的。小鹿姐姐,那威和我是评委。
因为是北京地区的,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广院播音系的面孔,或早或晚,年级跨越了十年,有和我大致前后的,也有我现在的二三年级的学生。因为初赛这两场基本是评委断定谁进谁出,所以能够感受到一些别样的东西。我是唏嘘不已啊。曾经的小学弟吧,毕业几年也未见音讯,看到我来了,会上来寒暄一下,然后说把我的手机号丢了,很急切地要我的手机,我焉能给他?!一个学生也就是偶尔有事才联系,意外的看到我出现,马上诚恳地把考号,场次发到我手机让我关照一下。曾经的师弟,大学玩得还可以,后来我在北京飘荡的日子,他也是台里的主持人了,仅仅一两年见面打个招呼而已,也开始向我询问下一步如何发展的问题了。见面不打招呼的学生,也托同学望我关照一下。我倒是接受那些见我依旧打个招呼不冷不热的,因为以前大家就是远的就是不冷不热的。
曾经的师弟师妹如果说是经历的生活的磨练,忙碌而如此尚可以理解。那现在的小师弟妹,学生怎么也这样了呢?我就不明白了,这本来是一个专业的竞技场,但有些像势利场了。当然我们还是公正的,三人中我拿主要意见,大家讨论决定。我还是能够从专业角度客观评价这些选手的。这里面就单说说一个问题。
有些播音系毕业八年的专业主持人,往那儿一站举手投足之间,很有那股子“范儿”很像个样子,但是千万不要张嘴,那简直是胡说八道,不知所云。只会作美丽状的傻笑。但有些所谓非专业的选手,可能看着不像那么回事儿,但是只要一张嘴,语言组织,应变,沟通,逻辑,包袱等等优势立刻显出来了。我就在想那些干了这么多年的专业主持人这些年都干了什么,都是怎么干的呀。干了这些年就是对着提示器念念字,然后志得意满地到处晃悠,时间长了都和傻子没两样了,自己感觉还比谁都好。
我觉得其实人面对一个事情,不同的态度绝对是会有不同的结果的。如果只当成一个工作,它就只是你换取货币的一个方式而已,所以就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类人,干两天,对不起,我累了,或者我要去旅游,我辞职不干了。当然,我无意于去评论这样的一种工作态度。还有,有人只把工作当成一种工作而已,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款款的走进自己的轨迹,漫漫地划着既定的弧线。而我经常听到的是,做好一件事情,是要用一生去努力的,把它融为自己生活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