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日月星辰的典故小集

(2008-05-26 18:08:46)
标签:

古代

文化

分类: 萧子曰---随笔
   本学期,为了补足理科学分,只好选了个天文学来上,可惜无趣得很,连望远镜都没摸到。临近期末,将张岱的《夜航船》中的天文条目,择取一二,述以白话,权作天文学的作业。

   吾喜陶庵久矣,《夜航船》闲暇相伴近三年,日读日新。现将部分天文条目,与朋友共享。

 

    中国古代天文学源远流长,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不知者。”这说明,早在传说中的“三代”(夏、商、周)以前,人们就借助感观为媒介,与浩瀚天穹沟通各种信息。在公元前五六千年进入农耕文明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向人们提出了观测天象、定方位、定时间、定季节的急迫要求。从而出现了许多天文观测于传播活动,仰观天象以定四时成了全社会的事情。 

    时间之流浩浩汤汤,从远古到近代,经过世代华夏子孙的传承与新变,我国的古代天文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尽管随着皇权专制的逐步加强,天文学由民间传播走入宫廷,成为被官方垄断的皇家科学。但许多有关天文事物的词汇,早已散布民间,流传甚广,与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了,于是就有了很多有关天地日月星辰的传说和典故。

 

                                       【日  月】

东隅,日出之地;桑榆,日落之地。据传说,中国的最东边有一棵叫扶桑的树,每天早上,太阳从那棵树上升起。日拂扶桑,就是及时的意思。另有一说,日经细柳,就是过时的意思。

日落九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后弈射落了九个太阳,造福百姓;另一种认为后弈一天就射落了九只乌,而乌是鸟类中最难射的,以此赞美后弈的射艺高超。

夸父追日,《列子》书中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遂之于旸谷之际,渴欲得饮。赴河饮不足,将北走大泽中,道渴而死。”后人以夸父追日形容某些目的之不可能达成,也用以形容人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白虹贯日,战国时荆轲入秦刺秦王,燕太子丹送之易水上,荆轲的精神感动了上天,当日白虹贯日,甚为壮观。

白驹过隙,《魏豹传》曰,“人生易老,如白驹过隙。”

爱日,古人以此教诲子女敬爱自己的父母,要像敬爱太阳那般挚诚。

日出而作,尧时有一位老人,击壤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说的是农业社会里农人的一般作息规律,后来人逐渐将其作为习语而普遍使用。

日光摩荡,五代十国末期,周主派遣大将赵匡胤率兵抵御北面的侵扰。当时有一人名叫苗训,善观天文,看到太阳下面又出现了一个太阳,黑光摩荡了很久。于是对楚昭辅说,天命要降临了。那个傍晚,军队到了陈桥,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日后一统大江南北,建立了宋王朝。

太阴,《史记》有言,“太阴之精上为月。”《淮南子》有言,“月御曰望舒,亦曰纤阿,中有玉兔。

月桂,《酉阳杂俎》上说,月亮上有一棵桂花树,高五百丈,有一个人总在伐那棵树,却怎么也伐不倒,原来那树的创口是随时能愈合完好的。砍月桂树的那个人呢,就叫吴刚,西河人,痴迷仙道,却学过了头,于是被罚作砍树不止。树下还有只玉兔陪伴他,捣药不息。

蟾蜍,月中三足物也。汉代王充的《论衡》里介绍了它,后羿向西王母请求不死之药,结果被他的妻子嫦娥窃去独吞了,嫦娥的身子越来越轻,轻得飘了起来,她往月亮飘去,成了月中的蟾蜍。(此说很破坏我们对于嫦娥姐姐的美好幻想。)

论月,古时候有个叫徐稚的人,那年他才九岁,在月下玩耍。旁人逗他:“如果月中无物,将会明亮至极吧?”徐稚答曰:“不对。好像人的眼中有瞳子,无瞳子的眼眸怎会明亮?”

如月之初,东汉时期有个小孩叫黄琬,他爷爷黄琼当时是朝廷里的太尉,看到了罕见的日食。太后很好奇,就问他:“日被食去多少?”黄爷爷一时愣住,回答说不清楚。黄琬当时在场,忍不住插嘴说:“为什么不说日被食去后所剩下的样子,像最初的月芽一样(如月之初)呢?”黄爷爷大为吃惊,于是按孙子的说法回答了太后。

吴牛喘月,应劭《风俗通》曰:“吴牛苦于日,故见月而喘。”

……

                                        【星辰】

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玉衡,第六开阳,第七瑶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合之为斗。《道藏经》里另有一说:七星,一天狼,二巨门,三禄存,四文曲,五廉贞,六武曲,七破军,堪舆家用此。

斗柄,北斗星的朝向与四季联系在一起。斗柄东,则天下皆春;斗柄南,则天下皆夏;斗柄西,则天下皆秋;斗柄北,则天下皆冬。

参商,传说中的帝王高辛氏有两个儿子,兄弟之间感情不太好,互相争斗。高辛氏就将长子迁到商丘,主商,黄昏时才能被看见;将次子迁于大夏,主参,破晓时才能被看见。二星永不相见。唐人杜甫有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长庚,即太白金星。黎明出现在东方,叫做启明;傍晚见于西方,叫做长庚。太白星白天应当是看不见的,如果白天看见了它,就叫做太白经天,是王朝易主、人民流亡的乱世征兆。

景星,形状犹如半月的星星。据说地上的王者政教无私、勤政爱民,天上就会出现景星,因此一向被视为吉兆。

岁星,古时对木星的称呼。所居之国为福,所对之国为凶。福即丰收,凶即饥荒。另有一说,岁星所在之国,有称兵伐者必败。

彗星,也叫长星。芒角四射者曰孛,芒角长如帚者曰彗,光芒极长者曰蚩尤旗。

德星,颖川人陈寔、荀淑,都率众弟子聚集一堂举行欢宴。太史上奏,称德星聚集在颖川上空,百里之内必有贤人相聚。

客星犯御座,东汉光武帝和严子陵是好朋友,一见面就会论道旧故,一说就是好几日,晚上都睡在一起。一天早上,太史急忙禀报天象,说是客星犯御座甚急。光武帝大笑:朕与故人严子陵同卧,是严子陵睡相不佳,把脚放我肚子上了。

星飞星陨,明成化二十三年,有飞星流,光芒有如烛火照亮大地。正德元年,陨星如雨。崇祯十七年,星入月中。这样的星象被认为是即将国破君亡。

吞坠星,五代时有个叫汤悦的人,自少聪颖。曾亲眼看见飞星坠入水盘,掬水吞之,文思一日比一日出色。后来成为了南唐的相,朝廷的书檄制诰,莫不是出自他的手笔。

晨星,唐代诗人刘禹锡曰“落落如晨星之相望”,将故人比作寥落的晨星,言其稀少。

……

 

     以上就是我所知的一部分有关日月星辰的传说、典故,其中不少都是古人的迷信附会,不过作为古代天文思维的某种反映,这些故事还是值得多多收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旁观者的片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