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伟鸿观点 |
为小排量汽车去掉了紧箍咒,老百姓真的很欢迎,明摆着不仅省油,而且价钱也便宜得多。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节约行为,好处并不像小排量车这样一目了然,相反老百姓往往还要多掏钱,多添不少麻烦。比如说节水型抽水马桶比普通马桶就要贵一百多元,节能真空窗一扇能卖到几千块钱,节能建筑成本比普通建筑高很多,而开发商肯定是摊到房价里了。再说说现在环保人士发起的一周少开一天车活动,您要参加的话,也就意味着要挤一天公交车。如果您不用塑料袋,那出门就得揣上一条布口袋。把节约变成老百姓的习惯,除了舆论引导,更多靠自觉,但是如果选择了节约,就要多付钱,要多倒几次公交车,大家的自觉行动还能坚持多久呢?所以说,让节约变成时尚,首先要减少节约的成本和麻烦,不应该都让老百姓来买单。像美国就对节水洗衣机进行补贴,让老百姓更容易接受,欧洲一些国家鼓励少开车,前提是人家有发达的公交系统。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因势利导,而利导的动力会更持久。
前一篇:把百姓创造力变成国家创造力
后一篇:难解的结也要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