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陕西石窟 |
位置: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招安镇
年代:北宋、元、明、清
级别:延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招安石窟,据窟内题记记载,原名石拱寺、石宫寺,因和北宋仁宗庆历元年(1040年)修筑的招安砦古城相邻,其地名也随古城之名,故有名招安石窟。石窟具体开凿时间没有准确的记载,从现存可识读的窟内题记显示最早为三号窟北宋元祐九年(1094年)修佛两尊题记,从题记内容可知元祐九年时石窟就已经形成规模,只是窟内造像还没有完工。另外招安石窟开凿的功德主均为当地招安古城和周边寨堡驻守的官兵开凿,那么石窟的开凿应该是在庆历元年至元祐九年之间(1040-1094年)的某一年,但最晚不会超过元祐九年。招安石窟的开凿一直持续至北宋末期也未完工,三号窟内左后柱下部还是毛坯,另外还有许多未雕刻文字的题记碑说明了这一点。元延祐二年、明弘治十三年、清康熙十三年均有重修和重粧。招安石窟倚崖开凿,碟王公路紧贴石窟而过,由北向南现存七窟,均坐东面西。崖壁上部凿有一字形散水槽,贯穿整个石窟,壁面有方形和圆形榫眼,原倚崖修建有木构建筑。崖壁下残存四身造像残件,为二佛一菩萨一弟子。










一号窟,平面呈长方形,平窟顶,方形窟口,窟口上方阴刻“方仓”二字,窟前条石垒砌有入窟台阶。窟口内侧凿有一圈凹槽,内设两层台阶。窟内左右两壁面不平整,有渐进式开凿留下的凹槽,左壁前部凿有不规则浅龛,壁面有黑色烟渍痕迹。后壁有破状痕迹,无烟渍痕迹,凿痕清晰。窟内地面下凹,后部地面有一圆弧状凹槽。综合分析我认为一号窟为储藏窟,后期有对其就行了改造。






二号窟,平面呈方形,平窟顶,方形窟口,窟前条石垒砌有入窟台阶。窟内四壁面平直,设有凹形坛基,正壁佛坛前设有供台,和佛坛连为一体,略高于佛坛。造像无存,地面正中凿有一方形榫眼,其用途不明。正壁佛坛遗存有六边形束腰仰莲须弥座,仰莲座莲瓣修长呈三角形,莲瓣残存暗红色彩粧痕迹,须弥座正面束腰处浮雕卧狮,佛座顶部凿有覆钵形藻井。从窟内形制来看二号窟开凿于明清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