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之旅-秃尾河流域神木虎头峁伏智寺石窟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陕西石窟 |
位置:陕西省神木市乔岔滩凉水井村东
年代:北周、明、清
级别: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头峁位于高家堡南23公里,秃尾河与开荒川交汇处的伏泉山西山峁,山体因居秃尾河河道,风雨剥蚀,形似猛虎而得名。岩壁存两龛具有北周造像特征的磨崖造像,据寺内现存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修顕教之碑记》和隆庆四年(1570年)《重修啓建伏智寺碑记》载,寺院创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 -
1125年),毁于明洪武年间,成化十一年(1475年)三月至十三年(1477年)四月重修,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两次重建,隆庆四年(1570年)再次重建,崇祯九年(1636年)增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文革是被毁。
寺院现存两龛摩崖造像,洞窟四个,碑刻六方,造像塔一座,焚香塔一座,山顶有寺院、建筑遗址多处。
一号窟,平面呈方形,平窟顶。原窟内造像无存,今新塑地藏菩萨在造型。
二号窟,平面呈长方形,平窟顶,原窟内造像无存,今造像新塑。窟内存明隆庆四年(1570年)《重修啓建伏智寺碑记》。
三号窟,位于山崖西侧,下临秃尾河。平面呈长方形,穹窿窟顶,上下两层,一层窟门,内凿台阶通往二层主窟,主窟开两长方形天窗。据窟内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修顕教之碑记》载:“成化乙未之岁春季三月,就于此处殿西悬崖鎸造石殿一座,深扩纵然六丈,高低二丈,八面攒顶龙凤戏珠。***内塑药师七佛,旁列八位菩萨十二神将,壁画五十三参,外錾石龛,伽蓝护法,塑绘周完,庄严葺毕。”今造像壁画均毁无存,八面攒顶龙凤戏珠藻井完好如初。正壁佛坛浮雕二龙戏珠、瑞兽、花草等图案。
一号龛,平面呈长方形,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造像头部均毁,仅存残迹。佛结跏跌坐佛坛之上,佛坛前浮雕两蹲狮。佛右手抚小腿,左手似手提袈裟执于腹部。内着斜襟僧袛支,外着双领垂肩式袈裟,U字形領口垂至腰部,右肩倒U形衣紋排列。肩宽方圆,颈粗头大,束高发髻,有白毫。
二号龛,平面呈长方形,上下两层。上层浮雕一佛二弟子造像,佛依座,二弟子跣足立于莲座之上。佛内着僧袛支,外着双领垂肩式袈裟。从题材分析主尊应为弥勒佛。下层浮雕二佛二菩萨造像,二佛结跏跌坐佛座之上,佛内着僧袛支,外着双领垂肩式袈裟。两侧协侍菩萨身体呈S型立于莲座之上。龛右侧有题记,风化严重无法连读。两龛造像从风格看应为北周造像。
造像塔,八角形石塔,残存三层,逐层收缩。正方形塔座,一层八面型石柱,各面刻造塔经过和捐资人姓名,有“昔大明成化岁次葵卯年***”年款。二、三层三面开浅龛,浮雕弥勒佛、阿弥托佛、释迦佛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