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上的蓬莱仙境佳县香炉寺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古迹寻游之甘、陕、宁、青 |
位置:陕西省佳县
年代:明、清
级别: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炉寺,又名香炉殿,矗立于黄河西岸香炉峰顶,三面凌空。据清嘉庆《葭州志》载:“香炉峰,在北城东北支峰,前有石特立如削,其顶平阔,形似香炉,因名。上有寄傲亭及圣母、观音诸祠,俯瞰大河,险峻无敌。”“寄傲亭,在北城香炉峰上,明万历四十年肃宁知县李薌建。”
乾隆十九年(1754年)《改建香炉石碑记》记载:“葭郡滨于黄河,据山**城,而山之东麓有香炉石,肖形命名,壁立千仞,四面一无所依傍,而体方形直,峰顶又平坦有余地。”




现存建筑为两进院落,一进院落有山门、影壁、速报祠,二进院落有正殿圣母祠、左配殿白衣庵、右配殿寄傲亭、佛殿、石牌坊。龙王庙、香炉峰上建有观音阁。存明清碑刻、石碣11方。
速报祠,面阔三间,进深两椽,硬山顶,灰瓦屋面,前檐设廊。据乾隆十九年(1754年)《速报祠祠碑文》载:“祠名速报,何曰?志:勸成也。始自郡伯闵公,时康熙十年,至今戊戌凡四十七年。而祠就圯矣***”始建于康熙十年(1711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改建,殿内奉祀关帝和岳飞,三壁残留清代壁画。








明万历四十一年,由太学生张德辉撰文,痒生刘光秀篆额,尚鸿图书丹的《创建香炉殿碑记》载:“州城之东古有香炉石,其形孤***断峻千寻,且鼎柱黄河之岸。日夕则倒影中洲,诚蓬莱**境也*****后往之游人登斯境也,抚天柱以盘*****一而顾眺,见鹿洞前峙,虎丘后拥,洪流之日夜奔涛,晋村之烟光满目。四时变化,气象万千,三秦之胜境也**功肇于郡守涵宇张公之时,成于質蓭朱公之手,更请以始事*之县丞尚公*****壶斛**来游于此,惟有古木昏鸦、断虹残霭徘徊而已,遂恍然**斯也***遂约二客庠生李**、*如桂諏卜吉日,先捐奉金,纠石匠覔土木,筑石为台,架木为桥***宝嶺有**铜钱铸佛一尊,*中官师士民咸惊异之,于是共竭度诚***观音一殿铜铸铺落于基中,圣**经三火铜钱显示于神腹,至于圣母三祠、石坊一座***戊戌秋興,乙亥冬毕造,及庚戌友人肃宁知县李公薌妥***前建千佛殿一座,即施*室前建寄傲亭二间,三*善士翕助其功,老僧德永专董其事**”
乾隆十九年(1754年)《改建香炉石碑记》记载:“天下名胜之区要,皆山水所苍翠,虽***设,亦人力经营,结构于间,斯为伟观焉****与境移良有以也。葭郡滨于黄河,据山**城,而山之东麓有香炉石,肖形命名,壁立千仞,四面一无所依傍,而体方形直,峰顶又平坦有余地。明季万历年间为此**开而*建观音庙于其上,檐牙峭拔,如鸟蹲踞而高啄流。流连光景者佥曰:“下涌波涛,堪作中流砥柱;上凌霄汉,敢云步上天梯。”赏其奇,未尝不畏其险也。旧制架桥于南,以堵危岛。而址构西折,有圣母祠、速报庙、白衣庵与佛殿、官厅景胜。概抱地势倚岩靠壁,风景曷胜幽懭。奈岁深就圯,栋摧堧颓,郡人*起思,所以修葺之。先于州城鸩工疕材,砌筑腰*,故址以通*木,水石火道,然后次第攻治焉。其募缘则十三寺之主持僧;其督理则郡绅士之诸大姓;其倡始则郡伯祖公。易朽**浑坚,更湫隘为宏厰,神像庄严,金碧辉煌,凡丹壁雕绘极其壮丽焉。经始于癸酉三月,落成于甲戌五月。创修*盛不*郡伯于创建,可谓大功德矣!登览之,顷披绣阁俯雕*,大河萦带,飞阁流丹,三晋云山拱翠,两岸渔樵唱晚****把酒凌空而旷怀高寄,将所谓凭虚御风、羽化登仙者何多让焉***”
石牌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石质单檐悬山顶,檐下雕仿木枓栱,额题“天柱胜境”,落款“万历二十八年中秋吉旦立”。
寄傲亭,临崖而建,面阔三间,进深两椽,硬山顶,灰瓦屋面。殿内南侧砌墙隔出一间,设佛殿,南山墙面南置门。内奉祀一佛二弟子,三壁清代绘制佛本生故事连环画22幅。白衣庵,形制和寄傲亭相同。殿内奉祀白衣大士,两山残存有关白衣大士故事连环画8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