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现存三大元代衙署大堂之霍州署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古迹寻游之晋、冀、豫、鲁 |
位置:山西霍州市东大街
年代:元、明、清
级别: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署,其创建年代不详,据传其前身为隋代中郎将宋老生府邸,唐代为尉迟恭帅府。现存为元、明、清重建遗存。是全国唯一保存下来建置较完整的州级古代署衙。
据《平阳府志》载:“霍州署,城东街宣化坊,元初为行邸。大德七年地震圯。监州失刺不华同知州李伯渊修葺。至正十八年毁。明洪武四年州同知吕稷建。成化间知州张玘,嘉靖间知州褚相、汤克宽增修。大堂、戒石亭、东西六房、仪门、大门、内宅、后堂。”
《霍州州志》载:“在宣一里,元权为国王行邸。大德七年地震倾圯,八年州失刺不华同知州李伯渊修葺。至正十八年毁。明洪武四年同知吕稷建,成化初知州张玘、鲍克恭相继增修。嘉靖三十六年知州褚相改路建坊,筑东西南垣墙,又与大门外立左右廊房各三楹。州前枋坊,嘉靖二十一年知州汤克宽改大门为坊。流宣化坊,三十六年知州褚相改为古霍名郡坊。谯楼在坊牌内,嘉靖二十一年知州汤克宽建。仪门在谯楼内,左右榜房,在仪门外。戒石亭在正庭前。正庭,知州褚相题扁为亲民堂。吏户礼勘合科,在正庭东。兵刑工承发司,在正庭西。户牧支科,在东四房南,嘉靖二十七年知州陈嘉言建。架葛库,在西四房南。库楼,在正庭前东,弘治十七年同知李凤建。下库在正庭右,吏目庭在正庭左。狱在正庭西南。退庭在正庭后,知州衙在退庭后。同知衙,在知州衙后,以员裁其衙亦废。判官衙在知州衙西,吏目衙在仪门外东。礼贤馆在正庭西南,嘉靖三十六年知州褚相建。公廨,在正庭西,嘉靖三十六年知州褚相增建。东公廨在正庭东,知州李春为读律令之所建。”
元至正十八年大火被毁,唯有大堂幸免于难,其余建筑无存。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均有重修。据光绪二十年《重修霍州大堂记》载:“自辛卯夏经始至癸已秋完工,两阅春秋,糜钱捌仟柒佰伍拾余缗。大堂欣就完整,堂之前如月台、如甬道、如仪门、谯楼,以此修葺,惟其构也。东西两房科,为储文卷所闗也,亦并及之。堂之后有系办公处所,破不蔽风雨者葺之,余悉从缓。”
古霍名郡坊,原名流宣化坊,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州汤克宽改大门为坊,嘉靖三十六年知州褚相改为古霍名郡坊。近代重建。
仪门,明洪武四年同知吕稷建,清重修。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东西两侧建有侧门,东为文门,西为武门。仪门后建有甬道和大堂链接。







清代《
民国《督军兼省长阎示》碑



《重修东武庙碑记》




















元大德九年《霍州创建公宇记》,碑文记述了大德七年秋仲六日地震损毁署衙,大德八年监州失刺不华、知州李伯渊、同知石思仁,州判赵拜商议创建衙署经过及其衙署创建情况。“是故俾所属三邑分集其事:正堂五楹,灵石治之;扶堂为舍各三楹,赵城治之;霍邑治其两庑,旧各十楹,今辍其五,落成于大德九年夏四月,俾之记之。”
明嘉靖十七年《小涧相乐二村水例碑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