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不好进的文庙西安市鄠邑区文庙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古迹寻游之甘、陕、宁、青 |
位置: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
年代:明、清
级别: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市鄠邑区(原户县)文庙,明洪武七年(1367年)由元代旧址迁建今址,永乐十二年(1414年)
教谕方靳、训导冯翊尝拆除后重建。后在正统十二年(1447年),嘉靖六年(1527年),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八年(1661年),康熙十七年(1678年)、四十四年(1705年),雍正六年(1728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二十三年(1758年),均多次重修和增建。现存建筑有献殿、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两侧厢房收藏有碑刻经幢等文物。现为鄠邑区文物稽查大队和文物管理所办公场所。不对外开放,参观者均被拒之门外,但凡可以进去参观者也是寥寥无几,破费一番口舌,并被告知哪里可以参观,哪里不许参观,拒绝拍照,尤其是后院是绝对不允许参观,因哪里是政府部门占用,为办公场所。
文庙内收藏有《雁字回文诗碑》二十方最为珍贵,雁字回文诗为户县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书法家、诗人、庠生张玉德于西安荐福寺香雪斋所书,又名香雪斋雁字回文诗。清道光元年(1821年)由刘义明、杜思白刻立。雁字回文诗,三百六十首,文字优美,平仄工稳,音韵和谐,旋回精巧,倒顺成句。嗣后又综合历代书法名家作品特点,以真、行、草、隶、篆五体书于碑石。人称三绝:以“雁”字为诗三百余首一绝;回文二绝;真、行
、草、隶、篆以仿名家书法为三绝。